1983·秋,长江之歌(25):风水独占明孝陵

长篇散文游记·连载


10月9日(4):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陵寝内葬朱元璋和马皇后,其地宫俗称“宝城”。明孝陵在“独龙阜”风水宝地,该地本来是葬梁朝高僧宝志,从风水学的角度说该地只旺一人,所以朱元璋将宝志禅师的墓迁走,自己葬在这里。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明孝陵(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想当年,陵寝纵有周长45里,有下马坊、四方城、神道、享殿、宝城等建筑;然战火无情,几近毁灭,所剩无几,倒是石城石雕石碑石刻幸免于难,成为中华艺术瑰宝——明初石刻艺术之代表。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明孝陵陵区的前部,俗称四方城,是陵区正门后的第一座主体建筑,是明清皇家陵寝中同类型建筑体量最大的一例。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上盖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8.78米。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及明孝陵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下见四方城旧时与今时对照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四方城里,有神功圣德碑楼,一个昂首前倾的大石龟,驮起巨大的石碑。石龟之大,见所未见,仅其腿便有人的身体那么粗壮,头如伞大,勃颈需两合抱呢。据说,此龟叫赑屃(bi'xi毕喜)又名龟趺、霸下、填zhi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

明孝陵前托碑石龟(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六百多米长的孝陵神道上,石雕文臣武将排列两旁,石柱威然而立,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两对坐立相间相对排列,那些文臣武将有3米多高,神道望柱有6米多高,立马骆驼大象有2米多高。石像除显示皇权威严、忠直明理、江山稳固、吉祥光明等寓意之外,其造型简朴粗犷,刻划之简略与精微,素朴与华美,雄浑与华丽,尽皆融汇进精神与艺术之中。这些石像,在树荫下,风雨中,它们相对无言,依从天意,无怨无恨无喜无悲无求无憾无生无死…… 静默了600多年,亦还将静默下去。


明孝陵前的石雕甬道(本文作者摄于1983年)


        沿宝城隧道54级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其中一长条石,上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民国时期刻)。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仪器探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地宫建筑面积竟达4000多平方米。

     (来自百度百科·侵权删除) 

     (待续)



        注:此文(原标题《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为了标题更具时代背景,也更加含蓄和洗练,故改之)是记叙散文体裁中的游记,且是沿着时间场景顺序,以日记形式和场景变换为行文结构(进行连载);同时,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采取“时空叠加”的方式,加入了同一空间的不同时段的内容。

        本文为作者断续历时11年于1994年底完成,然后压箱底25年;2019年第一次修改,增强了文中历史事实、时代特征、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史料性与真实性,尽可能做到顾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2020年6~11月第二次修改,对第一次增改再次补进文史地情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行游中从感受到感悟的内心演进,并修辞润色完善;全稿约8~9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3·秋,长江之歌(25):风水独占明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