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邀请的劝诫是一种贬损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在张德芬老师的新浪微博,看到了一篇文章,深有共鸣。这里借用她的标题,说说自己的感受。

        昨晚我家林博士回来了,无一例外的,饭后又开始上起了“教育课”,而这次教育的对象换成了我的侄女。我心里替她感到悲哀,因为从她身上看到我的影子。面对这种巨浪般的负能量,像被人把头按进水里,窒息想挣扎又挣不脱的感觉。

        我家兄妹四人,我排行第四,在家里最小,自然就成了家里每个人都可以教育的对象。

        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那种感受,不论何时做何事,耳边总是有个声音在否定你。那个声音让人厌烦,同时也极度打击了你的自信心。

        前两年,有一次朋友夫妻都对我说,自信的人最漂亮。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是这么没自信的,恋爱也是,交友也是。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抵制那些攻击的声音,开始各种学习,慢慢地去找回那份丢失的自信,但这终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你是不是也习惯用“损人”来给自己的小我加分?

        贬损没有自信、能量比自己弱的人,对小我来说,有加分的作用。借由批评别人,自我感觉良好。身边的亲人朋友是这样,包括我也不例外,只是程度、频率、强度和自知之明有差异。

        林博士回来的前一晚,我也对我侄女进行了一番“教育”。我问她读什么专业,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是否有了解,当她说出来后,我却对她的想法表示了否定。

        其实,她读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她自己的权力和选择,我不应该仗着长辈的身份,对她的事乱加干涉。大概我的无意识里,是觉得她是家里我唯一能够批评的对象,在批评她的时候,才能体现我的优越。我在这个家里活得压抑,却通过贬损她来找存在感。

        当我觉察到自己的言行时,我赶紧闭上嘴并离开了,我怕我会一直讲下去。

  未经邀请的劝诫其实是在贬损别人

        我们很多人大多时候都喜欢去劝诫别人,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不可能按一样的模式去过。人生路不是只有一条,只是每条路上的风景不一样而已。

        我们都知道未经邀请,不打招呼,擅自去别人家,是种不礼貌的行为。同理,未经别人的邀请,擅自对别人进行粗暴的劝诫,其实也是一种否定和贬损别人的行为。

        我们都需要及时的自我察觉

        文化越高的人,骂起人来言辞更加刻薄,而且通常都自带优越感。觉得自己很有成就,说什么都是真理,偏执地认为别人就该听他的,按他说的做。

        林博士每次回来特别是过年,总会邀请两位哥哥过来一起吃饭。但是他把我家的饭桌文化学得淋漓尽致,喜欢在饭桌上教育别人,与其说是教育,说是炫耀顺带数落更准确一点。他的话语让人极不舒服,很明显的表现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他的付出是要回报的,他的给予是施舍的。现在两位哥哥都也不再应邀过来吃饭了。

        当我觉察到这点的时候,饭桌上我不再参与他们那种东家长西家短的话题,只是默默吃饭。饭后,看到他们在给侄女上“教育”课,我也不会靠近,帮不了我侄女,至少我不参与组团骂她。

        有时看到了问题,可以引以为界,提醒自己不要去做同样的事。不要去批评指责,否则自己也变成了那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经邀请的劝诫是一种贬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