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慧:2020年,我最大的收获是……

郑晓慧的第341篇原创文章

1

最近我参加了知学院为期3个月的线上智慧课程,上周二晚上的毕业典礼,122名毕业生中,我被邀请为唯一的学员代表进行发言。

这一届的优秀人才非常多,从学历上来说,有博士,有北大毕业生;从事业上来说,有企业家,有高管,有医生,有老师。

按理说,我在其中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算资质很普通的。那为何会选到我做代表呢?

只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对了一件事。

2

这事要先从我写作业开始说起。

我们的学习,一共有12讲,每一讲后面都有作业。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作业。

最开始写作业的时候,我其实并不认真,因为觉得没多大意义,加上本身有拖延症,每次差不多都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才匆匆完成,质量可想而知。

真正让我从根本上改变的,是有一讲最后一个作业中,有一题是要讲一下你理解的“和美”。

这一个可把我难住了。看起来两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怎么解释都感觉不够妥当。

于是开始去翻看论坛上,往届学长们的作业,看到很多精彩的论述,同时也一下升起了敬畏之心:原来作业可以写得这么精彩。

最后我对“和美”终于有了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成熟,却是我自己用心后的结果(作业附在最后)。

也就是从这次作业之后,我才意识到,同样做一件事,用心和不用心的巨大差距。

高标准、严要求,看起来是对自己苛刻,其实收获最大的也是自己。

从那时候,我给自己规定,提前预习功课。其实所有的讲课内容,往届板块都有,提前去看,如果万一本周有事不方便,那么有些实践作业可以提前完成,甚至可以多做几遍。

以往没听的其他辅导员的讲解,也开始去补听,收获很大。

作业字数要求自己必须在2000字以上,如果不够,就多看几遍前面的讲课内容,引发自己多思考、多联想,这样坚持几次,果然收获更加不同,也越来越享受写作业的过程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升起了敬畏之心:课程的设计循序渐进,非常合理;学院里也隐藏了很多非常厉害的同学和老师。

我一直到快结束,才发现辅导员总结专区简直是个大宝库,辅导员本身就都是往届优秀学员中选出来的,在各自的分享中,有特别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我终于懂得了“用心比悟性更重要”。

我的老师曾经这么说过:

真悟性高的人,必然是用心做事用心体会用心去看去做的人。

一个用心做事用心体会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的人,时间长了,必将是在某一方面悟性很高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要大家言行如一,实心做事的原因之一。

对,“用心比悟性更重要”,这件简单的小事,在实践中领会,就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

3

我的上学经历,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小学时,我成绩还不错,小升初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初中。

初中时,成绩超烂,第一年没考上高中,复读一年,又没考上,最后还是交高价上的。

高中时,成绩又恢复了优秀,三年期间,一直都是女生中的第一,在全班排名中,也能保持在前5名。

大学时,学习又变得很差,成绩一度吊车尾,勉强考过4级毕业。

研究生时,又恢复了优秀,三年时间,做完了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最后的结果顺利发表了SCI,足够博士毕业。

整个求学经历,起伏特别大。

特别好玩的是,我的成绩的起伏,和“勤奋”无关。我从来就没有“勤奋”过。

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件事。

小学最后一年,我们数学老师每天都会布置很多家庭作业,第二天抽查。

有一次抽查到我,我说忘在家里了(事实当然是没做)。老师让我回家拿作业,我干脆等数学课上完才回去,放学之后趴在操场上拼命赶作业。

高中毕业时,为了避免家长看到生气,我把学校发的而我自己又没做的一大堆参考资料,全部拿到垃圾堆旁边一把火烧掉了。

这两个时期,都是我成绩比较好的时期。

那同样都是课堂上听讲,课后基本不做作业,为什么成绩差别那么大呢?

其实就是“用心”两个字。

小学时,人还很单纯,心无旁骛;

中学时,刚好处在青春反叛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就用来和家长老师做斗争去了;

高中时,刚受过挫折,收敛心神,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大学时,从农村第一次进了城市,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和周围格格不入,人很自卑,主要精力去用来适应环境和重建自我去了。

硕士时,已经完成了心理适应期,加上工作后才读书,比较珍惜机会,心思又放回了学习上。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勤奋就能成功,其实比勤奋更重要的,是用心

4

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两个人。

一个是小组的辅导员。在辅导员专区总结的时候,写得非常细致,能看到对合作伙伴、对组员、对辅导工作都非常的细致、用心。

我翻看了他往年的作业,每一篇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另一个是我们的班主任。一百多位同学,他要求自己给每个同学的作业都进行点评,而且都是非常用心的点评。

这两个人都非常优秀,认知也高,实践得也好。

一个人一时的用心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用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一件事上持续的用心,借用亦舒的一句话:

时间用在哪里,都是看得见的。

不成功才怪!

我大学时同宿舍有个女孩是本硕连读,也没见她特别用功,但成绩却一直稳居专业第一。

我向她请教。

她告诉我:

就是课前预习一遍,课后再复习一遍。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成功很难,其实往往简单得超乎你的想象。

《道德经》里有句话:

重积德则无不克。

意思是:

重复的持续做符合规律的事,没有不成功的。

比如,用心。

附:我的“和美”作业。

和是一种方式,一个路径,通过“和”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美“这个结果。

那什么是”和“呢?。

从字形上来说,由“禾”和“口”组成,禾在古代指谷子,又指粮食。当人能吃饱的时候,才能有“和”,所以想要“和”,首先要“实其腹”,居有定所,食有常供,家有余财。

在甲骨文中,和的写法是“龢”,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乐器吹奏的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和谐,所以“和”又有和谐的意思。

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里面的“和”,就是和谐,与外部世界保持“和”的状态,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处事原则,知世故而不世故,有自己的良知底线;保持内心和谐,不卑不亢,形成自己的内心秩序。

王菲是我最喜欢的女明星之一,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她和窦唯闹离婚之后,有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问道:

“能不能谈你的离婚手续是不是已经办妥?”

王菲反问:

“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记者追问:

“我们的读者想知道。”

王菲表示:

“跟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呀。”

记者:

“你是公众人物。”

王菲:

“我是公众人物我就必须把我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吗?”

很多媒体描述王菲这段采访,总喜欢用“霸气侧漏”来形容,但我总记得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坚定,也并没有任何一句恶意攻击,平和而坚定陈述了一个事实。

这才是真正有教养、有立场的反击。

我对她另一个印象很深刻的记忆,是《幻乐之城》这场综艺节目里,有一场是王菲、赵薇、那英同台。两个朋友说王菲,是绝对不会对生活妥协的,但又能和周围人好好相处。

众所周知,她和前前夫窦唯的家人都还一直有来往;和前夫李亚鹏的前女友周迅,也是好友;和前夫李亚鹏离婚后,也经常因为李嫣的事情见面;她的两个女儿,也都身心健康。

赵薇很精辟地总结了一句:

“一言以蔽之,做自己,还能和周围人和谐相处。”

这也是我认为王菲身上最珍贵、也是最让我钦佩的地方。

特立独行,做自己的人很多,但大多数的人,都是要么以强硬的姿势和周围的世界对抗,要么是避世独处。

教导大家“做人最要紧姿态好看”的亦舒,发觉另一半跟前任扯不清楚的时候,拿剪刀直插对方西装胸口——虽然是只插了放在床上的西装。

能做自己,同时又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王菲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不必和这个世界姿态强硬的对抗,也能做自己,这才是个人生活“和美”的更好打开方式。

从身体方面来说,中国古代医学认为心身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天人和、心身和、气血和。

《灵枢·本藏》:“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

原文中“人之常平”,即健康无病之人。健康的基础就是一个“和”字。

所以,想要身体健康和美,也需要掌握“和”的精髓。

同时,和又有“适中、恰到好处”的意思,《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就是适中。

其实所谓的和,就是与大自然、身体、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凡事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境地,“万物共生而不相害”,和之后,美自生。

那么什么是美呢?

美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感受,美学对美的定义是:

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美是一种愉悦的、和谐的感觉。当我们和自己,和周围的人、环境都能和谐相处的情况下,就能得到“美”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晓慧:2020年,我最大的收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