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节,人日子,祝七星高照!幸福安康!

正月初七为人节,源于古神话:女娲开天辟地,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几经演变,成为吃七样羮习俗。

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到了唐代,中国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它证明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

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俗称“人日子”。

古人对“七”这个数字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古人的很多活动,也与“七”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还有很多与“七”有关的农谚农语。

相信大家都听说话这么一句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句俗语是啥意思?

前半句“七不出门”中的七,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七样东西都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七不出门”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家里这七样东西没有准备好,就不要出门。

其实“柴、米、油、盐、酱、醋、茶”主要比喻家里的大小事务,老一辈人主要是想表达:一定要把家里大小事务处理好再出门,否则家中有事,出门也不会安心。

后半句“八不归家”中的八,指的是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点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连这八点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脸面回家?

老一辈人主要想表达:做人就要懂得礼义廉耻,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我们应该真正理解“七不出,八不归”的含义,同时将这句祖训时刻谨记于心,激励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大年初七,祝大家顺顺利利、万事如意,出行的家人注意安全、一路顺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月初七,人节,人日子,祝七星高照!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