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赏美(1)——端午节

早上起来交稿,听老师说,端午休息了,又看了看日历,才意识到,哦,端午节了!

迷迷糊糊的,昨天出去居然像有某种默契似的,买了一点红豆和糯米,不过是准备做冰棍的。想起了小时侯吃的红豆冰棍,还有现在有些用糯米做的冰棍,都很棒,临时起意,想自制红豆糯米冰棍试试。

说干就干,晚上加水、白糖开煮,搞到十一点多,关火两次,焖煮两次,差不多红豆糯米终于煮到想要的样子了,用勺舀起来浓稠软糯,盛在一个大海碗里,晾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起来装进冰棍模子,放进冰箱冷冻里等成品。

想来这也算是端午节出品了吧,只是忘了放红枣,如果加红枣来煮的话,是可以不用放白糖的,而且味道应该要比放糖的还要香甜。最近这些年开始,越来越喜欢本味餐食,很推崇美食之所以为美,是因为鲜纯本味和绝少添加。本味不讨巧,但朴素至诚,值得信赖。

有一年回家,吃过一次母亲做的白水煮虾,好吃极了。市场上买的鲜活乱跳的虾,回来处理好,只用白水沸煮,另外做了调味蘸汁佐食。那个虾肉太鲜甜,太好吃了,用蘸料显得很多余,那天我一点蘸料没吃,一个人剥了一大堆的虾壳,直吃到盘子光光。

记忆中,最近一次参与包粽子还是在姥姥家。姥姥家做一些节日餐食的时侯,很讲究程序步骤的。我从小有很多时间是待在姥姥家的,姥姥很会做菜,母亲也很有姥姥的遗风,于是,到我这里,我就成了一个很会品美味的“跟班”——大人们做好吃的,我眼色比较好,常常跟在旁边近水楼台,尝到第一口。试过的小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锅边第一口鲜,人间至美!

姥姥家做粽子,大约从准备到做好要一天一夜的,做这个事情很像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因为在那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你的全部精力都会围绕着这件事,并且会慢慢地经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陆续准备和操作。一则是因为过节的气氛让人感觉很快乐,不过更重要的是平常不怎么做的美味很值得期待。

具体的步骤现在只略略的记得一点儿了。比如泡江米和红枣,煮苇叶,煮豆沙,包粽子,煮粽子,最后煮好的粽子不能马上出锅,还要浸在水里一段时间才行。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时间控制的,看着钟,到点了开始下一个步骤。

那时姥姥家煮粽子是用室外的柴火灶的,主要是因为锅大,这样一锅可以煮出来很多,除了自己吃,众亲戚和邻居每家都可以送点。记忆里,那个锅灶里的木柴,从中午开始生火,噼噼啪啪,差不多会烧一整个下午,一直到快天黑的时侯,袅袅烟火里慢慢升腾起越来越浓的青蒲叶混合着熟粽米的美妙香气,这时离尝到美味就不远了。

远方的天际从院墙后面展露出一抹红霞,太阳静悄悄地下山了。傍晚的空气里传播着一种莫名的浓郁滋味,那里面有苇塘的泥土湿气(那时姥姥家的院后有一片苇塘),有裹满米粽香味的缕缕烟火气,还有一点晚风的清凉,以及一点关于过节的快乐,和即将吃到期盼已久的美味的幸福。


海边日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赏美(1)——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