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故事里的人生》108   投石击破水中天

        这是野史中流传的文人故事。故事说,北宋年间,著名词人秦少游与大文豪苏轼是好朋友,他常去拜访苏轼。苏轼有个妹妹叫苏轸,人称苏小妹,也是名冠京华的才女。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女儿未出嫁前,三门不出四户,整天躲在闺房中,很少见人。少游多次出入苏家,也没见过苏小妹,不过,她从苏轼与妹妹开玩笑的诗中,知道苏小妹长得并不漂亮,苏轼描写妹妹长相的诗说:“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一想就是一个大额头、高颧骨的丑女人。一次,少游去拜访苏轼,苏轼不在,正巧在厅堂前与苏小妹相遇。少游大吃一惊,苏小妹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两人一见钟情。少游次日便派人上门提亲,很快便喜结良缘。

        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有心试试相公的才华,便命丫鬟将秦少游锁在门外,于是便上演了一幕“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苏小妹先后出了三幅上联,让少游对下联,如有一联对不出,则不准入洞房。

        苏小妹在洞房中念出第一个上联:“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秦少游脱口对道:“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苏小妹心中暗喜,接着说出第二个上联:“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秦少游见小妹在半开的窗前来回踱步,粉面含羞,充满期待,不由心动,灵感顿生,高声对道:“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苏小妹关上窗户,丫鬟从门缝里递出一张纸条,上书:“闭门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这上联写得很刁,虚实相间,态度也很坚决,“今夜断然不雨”中的“不雨”,既是写实,说明是大晴天,不会下雨;又是写虚,且一语双关,既有坚决不和你“云雨交欢”的意思,也含有坚决不和你“说话”(“雨”即“语”)的意思。

        这下可难住了秦少游,他在洞房前的荷花池旁走来走去,就是想不出下联,眼看月上中天,已经过了二更,少游一筹莫展,苦苦无解。

        苏轼深知妹妹的脾气,知道她肯定会难为少游,于是偷偷前来帮忙。苏轼从少游手中要过上联,借着月光看了看,沉思一会,弯下腰,捡起一块石头,朝池心扔去,然后扬长而去。

        石头砰地一声落入水中,池面立刻失去平静,荡起层层波纹,映在水中的蓝天和月影立刻破碎。秦少游顿有所悟,立刻提笔写了下联,送进门里。

       这下联是:“投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少游的下联也虚实相间,特别是“明朝一定成霜”的“成霜”,既是写实,说明明天清晨一定会下霜;又是写虚,且一语双关,针锋相对,对得极其工稳,既表示坚决要和你“成双”(“霜”即“双”),又隐含非和你云雨一番不可。

       少顷,洞房的门轻轻开启,少游欣然走进洞房。接下来,自然是巫山梦里,云雨交欢。


        作者感言:这是一则优美的文人婚恋故事,情调高雅而浪漫,不亚于当今小布尔乔亚一族的婚恋情趣。

        我们说这则优美的小故事,是想借此聊聊“灵感”这个话题。秦少游所对的后两幅下联,均得益于顿生的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在艺术创作和科技研发过程中,因某种诱因刺激瞬间产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心理现象,又称灵感思维。灵感是智慧的火花,是独辟蹊径的创新思路。鲁班因被有齿的草叶划破腿而发明了锯、瓦特见水烧开后蒸汽将壶盖顶起而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坐进浴盆后见水外溢而发现了浮力原理及王冠掺假的秘密、牛顿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都是灵感思维的硕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产生“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突发奇想,难题顿解”“豁然开朗,心结冰释”“茅塞顿开”“急中生智”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与灵感思维有关。

        灵感源于两个前提:

        前提一:它源于平日的辛勤积累和长时间的专注思考。这是灵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是99%的汗水。秦少游灵感顿生而应对工稳,是其长期学习、积累和精于联语创作使然。俄国画家列宾说:“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俄国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一位客人,它不爱拜访懒惰者。”在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几千年中,人坐进浴盆后水外溢现象、水烧开后壶盖被顶起现象、苹果落地现象,司空见惯,人们都熟视无睹,而只有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原理及皇冠掺假的秘密,瓦特从中发明了蒸汽机和牛顿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何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勤学和丰厚的知识积累,就在于他们对某事的专注和苦思,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没有对某一问题的专注思考和苦苦求索,灵感就不可能产生。

        前提二:它源于某一现象的诱导。诱导现象可能与人思考的问题有关,也可能是根本无关的其他现象,但它的偶然出现,猛然刺激了人的大脑中枢,瞬间,一种新的思路突然被接通,灵感于是产生。蒸汽顶起壶盖、池水外溢和苹果落地,就分别是瓦特、阿基米德和牛顿产生灵感的诱导现象;故事里,二对中含羞的苏小妹在半开窗前踱步、三对中苏轼投进池塘的石子,就分别是秦少游顿生灵感的诱导现象。诱导现象的启发是一种感性思维,它与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所进行的专注思考即理性思维不同,它直接、具体、形象、生动,它突然迸发的活力猛然与理性思维的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和系统性发生碰撞,并撞击出智慧火花,激发理性思维推出结论。由此看来,灵感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直接性与间接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生动性与深刻性的有机融合,两者缺一不可。

        灵感是人类最宝贵的思维资源,它是创新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灵感,创新就难以实现。当代世界伟大的科学家霍金说:“推动科学前进的是个人的灵感。”美国创意顾问集团主席汤姆森说:“灵感是最具决定性的创造力量。”那么,怎样不断开发出这一宝贵资源呢?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给出了最佳答案,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显然,灵感永远青睐勤奋者和有准备的头脑,该怎么做,就不用我再啰嗦了吧?

        顺便说一句,关于才华横溢的苏小妹,只是野史里传说的人物,真实历史上并无其人。史料记载,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共生育6个子女,男女各半。不过,她的长女、次女、长子都早亡,而三女比苏轼还大一岁,小名“八娘”。关于苏轼的姐姐八娘,在司马光为苏洵夫人所撰《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说:“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八娘只活到十九岁,刚嫁人就死了,虽然能写诗作文,但没留下什么文字。在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现存的书信及诗文中,也从未提及过苏小妹这个人。

        才女苏小妹,最早见于南宋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此书又名《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书中说:“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借此创作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其实,历史上,北宋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其妻姓徐,名文美,是曾任潭州宁台主簿徐成甫的女儿。

       清代文人李玉的《眉山秀》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苏小妹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近现代以来,一些影视作品更是将传说中的苏小妹塑造得富有传奇色彩,她成了聪慧女子的象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