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 二龙山

《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二篇 铜浇铁铸的骨骼


第九章  二龙山

 

第一节

夹门关二龙山庙,在二龙村8组,距临邛古城约41公里。二龙山属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海拔890米。在高何、火井、水口、齐口与万古、夹关、平乐、齐口之间,夹关境内舞动成啄子山、胡大崖、二龙山、板凳山、鞍子山、石佛岭、石山、雕虎……“二龙”,之间一圆形山包如珠,“珠”顶有一大坪,约十余亩,建着“老虎殿”。

“珠”的两侧蜿蜒起伏的山形,宛若腾飞的“二龙”在争夺宝珠。尤其是雨后刚晴的日子,站在放生岗或临近的高处,观看二龙山上、山腰,零零星星地漂浮着淡淡薄薄云雾,那二龙抢宝的景色,更显得惟妙惟肖,似幻如梦,美妙极致。古人有诗赞叹:“峻岭重山耸翠峰,仙人游戏在手中。今同知友来睹胜,不愧此山号二龙。”“天台一脉吊此山,地伏二龙景连天。前有金龟锁水口,后面凤凰把翅扇。”

上二龙山看乘车走肖碾子、五龙台、大埝沟、变电站、双土地五条水泥路,可到达二龙山庙子的接引殿停车坪;也可从凤乐村、凤凰村走山路,可直接到达二龙山最高处“老虎殿”;乘车到响水沟步行上山,风景这边独好。

响水沟边,有一条依两山峡谷蜿蜒向上攀伸的两三尺宽的石板路。行走在树影摇曳的竹荫之下,不过十几分钟的样子,石板路便把你带到了半山腰,绿树掩荫下的“迎仙桥”上。这是一座不大的路桥,用三根一尺见方的大石条跨沟而架,中拱边斜坡,小青瓦盖顶,两侧均装有木制栏杆,木制长板凳,可以遮阳、避雨、歇足、盘桓。在“迎仙桥”上休息之后,林荫夹道便把你逐渐高升,就可上望青峰,下窥幽谷。左右林木高大挺拔,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沿着石板路,打叶穿林,踯躅前行,顿感清风扑面,凉爽罩体,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震。不禁赞叹“这是立体的绿化”,“天然的氧吧”,“清凉的世界”。你继续高升,在疏密有致的绿波翠浪中,穿过三五处佛殿、庙宇,便到了山顶的“虎神所在……祖师殿”。在“祖师殿”向东、向南看,丘陵起伏,村庄整洁,田畴碧绿,茫茫云海中沉浮着众“小山”;若是恰到好处的清晨,可远望太阳在茫茫云海中冉冉升起的壮观;向西、向北看,群峰竟秀,重峦叠嶂,山腰白云翻滚,飞泻而下的磅礴气势。你在此地此时,顿觉霸气、高大、伟岸了许多。

第二节

二龙山建筑始于汉唐时期,几经数次沧桑巨变,汉唐建筑荡然无存。明成祖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当地李姓上户,在旧址上建庙,修成普贤菩萨佛像,香火又日渐旺盛。不料明末清初,所有建筑再次毁于兵灾。今之二龙山建筑,是一个号称李老仙的李恒树,经手修建起来的。李恒树(1738年—1835年),夹门关草池坝人。1746年刚满8岁,就开始到二龙山砍柴、劳作。他在山顶搭一茅棚居住,看山、修行、守庄稼,与他陪伴的有一只猫。猫与他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不伤何人。他赶夹关,猫要把他送到大堰沟才返回。三年后的炎夏,猫死,尸经久不腐。李恒树将其厚葬后,塑像于山顶殿堂。后人称该塑像为“虎神”,称该殿为“老虎殿”。

猫入土百期,他修成了法力无边的“仙人”:”能“仗剑作法”、“飞身上树”、“砍树护屋”、“有求必应”。能呼风唤雨,飞身点天灯,画灵符、念灵咒,百病皆除;修庙的石柱,十多人抬不起走,他坐在石柱上面,宝剑一挥,八个人就可以抬走;修庙砍树时,他宝剑指向哪里,树便飞到哪里;四合院内大树砍倒之时,他口念咒语,手挥宝剑,大树便飞出四合院,不损主人一片瓦。蒲江一病者来求医,他叫病者把家里的八百银子,拿到二龙山上功,久病即好。病者说,我家不够八百银子。他说:“你回去数你的银子,不够八百,你不要来;多余八百,你也不要来”。病者回去数银子,不多,不少,刚好八百。病者连称神奇,赶紧将八百银子,送到二龙山上功。经他秉卦、施咒、划烧钱水,病者果然痊愈。奇事不胫而走,震惊四面八方。蒲江、名山、雅安、洪雅、夹江……来求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再刁钻古怪的毛病,只要找到他,都会痊愈。来者都称他为李老仙。

李恒树从八岁上山,到九十七岁辞世,给二龙山留下了四大院落、八十多间房舍。第一重建筑,两院两进,建在台地口上。进门右院为城隍殿,泥塑丈高贴金城隍像。左院多塑佛教菩萨像。后殿建在坎上,石阶相连上下,一字并排两列开厢。东厢奉三霄神像,西厢供第二代宗师陈如肉身塑像。陈如,人称陈观音。陈观音圆寂后形成僵尸,用生漆密封后再裹泥彩塑而成。出后殿傍门,右行不过百步,是第二重建筑,在山峦右侧的槽地上。殿内泥塑两丈高千手观音,另供创建人李恒树肉身塑像。塑像工艺精湛,风吹欲动,恍如生人。圆形山峦绝顶,是第三重建筑。一列三间,正中塑骑虎山神,名祖师殿,又名老虎殿。

二龙山百余间房舍,方石柱高层建筑过半。每根石柱数千斤,四棱倒角起线,平面呈“亞”字形。石柱上打卯孔,木枋穿斗隼头。当心间门檐柱、经柱上架木抬梁,抬梁上置木雕花承椽(柁墩、磕基)。方石柱下,另置石刻方形炉式磉凳。磉凳为方形,上部做圆唇、束腰,其下刻4足,四边垂布呈三角形。石柱上刻有楹联,楷、行、草书兼有。最有代表性的对联是:“举念奸邪,任尔烧香总无益;存心正直,见吾不拜亦何妨”。

第三节

二龙山庙的课期,是农历每月十九日;会期是农历四月初八和六月初六。长期住有和尚,还常有几个念经的红帽子先生坐镇。

1952年土地改革,二龙山在二龙村落户的和尚、居士有8人。分上殿、下殿两个锅头。下殿户主郑曾氏,成员有张玉兰、陈顺才(陈子荣)、石孝全、王玉兰,分得田3亩,地5.8亩,山林8亩,瓦房5间。上殿户主李海传,成员有陈老四(陈观音)、农成忠,分得田5分,地1.8亩,瓦房2间。之后,居士陈老四嫁火井二郎坝,给宝唐寺许良坤为妻。

上殿户主、和尚李海传,临济人,解放后参加过文教队,填写土地证及土地清册表,会裁缝、篾匠、理发;1957年大鸣大放李海传怕言犯错,就装哑巴,并搬到天台乡凤乐村居住;1959年回二龙存与张玉兰合户生活;1960年参加村办的竹编组,一年后竹编组停办,李海传一直在外给人缝衣裳,编篾货;1969年一打三反,清理阶级队伍,李海传进公社学习班,被定为一贯道,说他搞迷信活动罚款100元;1970年李海传回太和九大队(康槽山)在侄女家生活;1980年回到二龙山,在二龙山生活四年后,1984年又回到太和九大队(康槽山),1986年病死于太和侄女家。

和尚农成忠,资中县人,二龙山李海传的徒弟。会理发,解放后给响水沟郑叶氏(郑华轩之妻)结婚。1958年入社于响水沟,入社的耕牛股金7.13元,生产股金7.5元,1964年搬下二龙山参加二龙村8组的劳动收益分配,1986年病死,安葬于响水沟院子头。

下殿户主、居士郑曾氏,响水沟郑海庭之妻。1958年因年老,交权给和尚张玉兰当家。自己休闲度日,病死于1972年9月,安葬于二龙山大殿后。

和尚张玉兰(女),蒲江西来人,一直在郑曾氏身边操持家务,1958年郑曾氏交权给她后,成为当家户主,入社于高沟村三社,有山林折价款133.78元,耕牛股金18.59元,生产股金19.60元。1964年,张玉兰户主名下成员张玉兰、郑曾氏、李海传、王玉兰四人,参加劳动收益分配。1979年,张玉兰回蒲江西来原籍。

和尚陈顺才(陈子荣),为人厚道,不多言语,少管事。1961年病死,葬于二龙山大殿右侧槽洞崖。

居士石孝全(男),原麻柳村花碑(现二龙村12组)人。解放后一直住在二龙山,是张玉兰户主的成员。1961年病死,葬于二龙山大殿右侧。

和尚王玉兰(女),夹关任坝周河扁七叉路石恒春之妻,出家到二龙山,解放后一直住二龙山。1970年下山住响水沟(二龙村8组)随女石思琼、女婿李现华生活。1987年4月病死,葬于二龙山。王玉兰是二龙山最后一个离世的和尚。

第四节

二龙山庙,是西川地区道、佛、儒共存共荣的活化石:山上的 “迎仙桥”、“迎仙阁”、“虎神”、“李老仙”、“城隍”、祖师殿上的祖师,以及长期从事的祈天降雨、迎神赛会、请神判案、招魂谴鬼、祉星接限、过关取宝、不孕送“童子”(木刻金童像)、做噩梦贴怪符、择日行事、修房祭梁等活动,属道教范畴;“接引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四大天王”、“韦陀”、“弥勒佛”、“地藏王菩萨”、“济公”等,则属佛教范畴;而“伏羲”、“神农”、“轩辕”,以及楹联:“举念奸邪,任尔烧香总无益;存心正直,见吾不拜亦何妨”;“魁飞三界,笔通九州”;“有字须放库,无文不藏中”;“风月无边金龟山前迎三宝,江峰如画凤凰水后送二龙”等,却明显属于儒家内容。因此,尽管建筑不少,却从古至今,既没有一个寺名,也没有一个庙名,人们只叫它“二龙山”。 

1986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定名为“二龙山后殿”,今依“三普”更名为“二龙山庙”。1991年5月15日,夹关政府颁发了《关于开发二龙山风景旅游区管理的通告》。接着颁发了开发二龙山风景旅游区2000(7号)、2000(11号)、2000(31号)、2001(1号)文件。二龙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场之一,留下了许多战壕、地堡,乡人在山上建了亭子,名“红军亭”。在“上川南工农抗捐革命胜利71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时,二龙山红军亭落成,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抒怀,之后“四川农民诗书画艺协会邛崃分会”收集编辑成了《二龙山红军亭落成诗词联集》。

2018年招商,二龙山由道长“郑三德”经营,将公路修上了山,内部设施也作了更新,二龙山景区开始发生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7集 二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