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自己”

前几天,我再一次仔细地、认真地阅读了古典老师的一篇文章《我很怕听到年轻人说要“做自己”》。这是一篇值得我反复阅读,以此来不断地警醒自己的好文章。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对“做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做自己”是有前提的。你得先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以及处理好你的人际关系,换句话说,你得客观地看待你的处境,并作出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不能阻碍你的个人成长。否则,它就只是你逃避困难的“龟壳”。


古典老师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得到最近十年,人们对于“做自己”的五个阶段的看法。


第一阶段,做自己=主流的成功。当时火爆的书籍是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实现主流的成功,比如升到管理层且收入为中上等级,就是这个阶段的做自己。

第二阶段,做自己=发现自我。我们给自己贴标签,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对自我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星座或者性格测试来找到自己的特质。典型的标志就是星座和性格测试的流行。

第三阶段,做自己=与众不同。我们倾向于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比如说那句流行语,“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四阶段,做自己=发现真我。这时候心理学开始流行,大家都想通过心理学来理解自己及周围人的行为,以此来发现真我。火爆的书籍有《遇见未知的自己》、《思考,快与慢》。

第五阶段,做自己=自我塑造。自我塑造的过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持续的“自我超越”。不给自己设限。正如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所说,自我这个东西,其实你是看不见的,没有什么所谓的真我,它是流动的,冲撞的。你只有真真正正地撞上了些什么,才知道边界在哪。所以,你要终身跟那些很强的东西,很可怕的东西和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第二是“自我负责”。简单地说就是,遇到困难时你要么超越自己、要么就接受,不要留在原地既改变不了现状心里又不爽好(比如光抱怨而不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对自我负责。第三是“自我接纳”。就是承认这世界上的确有我Hold不住的事情。不过,自我接纳是以自我超越和自我负责为前提的。否则,那就是你的“龟壳”。


回顾过去,除了第一阶段和第五阶段,其他阶段我都待过。我曾经在朋友圈转发过类似性格测试的内容,以此来给自己贴上舒服的标签。另外,也发表过一些个人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过,我不相信星座。理由是,首先星座的内容不可证伪。就好比算命先生给你算了命,假如他预测你命不好,这一点准不准你无从得知,因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的科学性。其次,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拿这些东西给自己设限?打个比方,如果谁说你不好,你说我们XX星座XX性格是这样的,我是在做自己。有的时候明明做不到,但你说,我不想要,我们XX星座对这方面不感兴趣。这不是自欺欺人么?(这一点证明了我其实是有“自我超越”的意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