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

说观察

戴海军

观察是一个同义复词。观,繁体字为“觀”,右边偏旁是个见,意思是与看有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谛视也。”意思是仔细看。察,《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复审也。”还是仔细看的意思。

    观察二字连在一起,就不止是看这样一个视觉过程,而是以视觉为主,融合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知觉的高级形式之一,有着与单纯地看完全不同的特点。

首先,观察是有目的的,不是无意识的。它是在人类过滤了大量无用信息的基础上,注意到了观察对象,并将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身上。其次,观察是有计划的,不是无序的。它是充分考察了观察对象,按照一定顺序对观察对象进行全方位感知的行为。第三,观察行为是比较持久的行为,不是看一眼就走,而是至少在一个时间段里保持对观察对象的注意。最后,观察中还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需要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感官,需要调动以往的知识储备,需要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采用合理的方式,有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对观察对象进行有效地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人类最早采用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它可按不同的维度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长期观察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进行观察。定期观察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每周一次)持续观察。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全面观察指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重点观察则是只观察记录对象的某一个方面。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群体观察的对象是一个群体,记录这一群体中发生的各种活动。个体观察是对某一个体做专门观察。

我们写作时应当如何观察?

首先,观察要有顺序。这使我们在写作进能够克服条理不清、言之无序的毛病。在观察静态事物时,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也可以按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顺序,还可以按照从远到近、先粗看再细看的顺序。在观察动态事件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也可以按照前中后的时间来划分顺序。如果是长期观察,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或者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动物,可按由外形到习性的顺序。如果是写参观游览记,那就可以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当然,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作相应的变化,比如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只有我们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有条理。其次,观察要抓住特点。初学写作,我们在观察时可以不厌其烦地按照顺序一五一十地写下来,但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了。我们要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千人一面。例如,六年级课文《莫泊桑拜师》中福楼拜就是这样说的:“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再比如,同一种神态在不同的人身上,或者不同的场合,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断: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你看,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文化水平,笑得都各有特点,由此才能成为经典。第三,观察要全身心参与。我们在观察时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口尝、耳听、鼻嗅、手摸,然后还要再加上个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比如,我们来观察苹果,可以通过视觉,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苹果光滑外表,通过味觉,品尝苹果的酸甜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苹果透出来的芳香。

当然,我们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也都是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但是光有此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加上一个脑补,融合上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使读者获得深刻的感受,才能使自己写出的文章更加打动人。

例如写松涛声。作者这样写:茫茫松海,苍翠深沉,一望无际,但是那风的声音却在不断加强,松涛声呼啸着,翻滚着,裹挟着,推动着,如乳虎啸谷,如万马奔腾,如巨海浪涌……不,不是,都不是,那是公子扶苏率领的千军万马,马蹄声声,马嘶哀远,杀声振天,尘土飞扬,翻腾而来,席卷而去……仔细地读,你就会发现现实的声音,加上作者的极富表现力的脑补想象,使得那声音不仅雄壮,也更加贴近我们的心灵。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虽然我们并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但无论学习什么,都离不开观察。只有真正学会观察,才能让我们对观察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抽象概括达到更加理性的认识,写出生动的闪着思维火花的语句,创作出能够打动读者的妙笔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