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月饼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皓月瑶池怨,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清·袁景澜《咏月饼》

每年中秋至,餐桌上的主角少不得各式各样的“月饼“,广式、苏式、冰皮、酥皮、甜糯、咸香,各形各式、一应俱全。商家更是大肆炒作,乐此不疲。以往受商家蛊惑和送礼热潮的驱动,把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噱头”月饼炒上了天价。近几年,得亏国家加大反腐倡廉的打击力度,强行消减了月饼送礼的不正之风。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公开化,有关月饼的“智商税”避坑指南越来越普及,以及抖音火山快手等小视频APP争相展示大厨“秘笈”,把许多看似望而生畏的“大餐盛宴”演绎得貌似“小菜一碟”,人们越来越崇尚于自制月饼,既能长本领、又能增感情,一举多得。恍然明白,回归到最原始状态的风俗,才最能体现民心啊。

今天中秋我家也破例没买月饼,备了材料、模具和家里小宝贝一起DIY。做之前,看了不少的自制视频,比例步骤烂熟于心。材料、模具一一摆上,盆满钵满,信心满满。但当一步一步实施起来,才发现“纸上兵“与”事躬亲“真的是二码事。从和面、抄馅到脱模、烧烤,每一步的细微差异,直接关乎着色泽、形状和口感的云泥之差。一个轮回下来,顿时对面点师肃然起敬,所谓的匠心匠味便在这些千差万别中区分开来。最后的成品虽也能入口,但色、形、味都和预想差太多。

想一想,做饼如此 ,做事亦是如此。我们认为“不能做”或“很好做”的事情,在没有动手之前终究还是臆想的结果,只有亲自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难”与“易”,进而对自己的预判和认知进行修正。所谓的“想千遍不如做一次”,“先完成再完美”。至此,下定决心,以后定要想完就做,做后再评,评后再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做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