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新征程――颜博昕

图片发自App

        «论语»,千代神话。

      先前人们对«论语»的了解,莫过于课本上出示的冰山一角,就是朗朗上口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的所谓“俗语”,都已经是倾尽全部了。于是乎,在社会上就掀起了传统文化热。但这未必是个好兆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就如当下的各种历史题材的热播,因其大量加入传统文化,使得多数人认为“边看电视剧,边学习传统文化,多好。”此话不错,可未见得所有的电视剧都如此。因为网络的错综复杂、信息世界的多元化,我们很容易被带偏,认为电视剧讲的都对。而剧火了,人多了;人多了,剧更火了。如此循环往复,稍有偏差,则酿成大错。我们应该以慧眼辨传统。

        上面所说的“稍有偏差”是不小心的漏洞,或是历史的小错误吗?不然,实则往往是影视剧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图个“火”而画蛇添足,不尊重历史。与之相似的还有许多所谓“名人”的演讲,也是只顾自己的演讲效果,全然不睬《论语》的本质。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是真的想普及传统文化,可用于演讲,又因各种因素,到头来也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见,大部分人引用《论语》,其目的不在于普及、宣扬传统文化思想,而是为了彰显自己演说的“高大上”与深邃。我们应以慧眼识传统。

        那么,以如此的方式回望历史,普及传统文化真的是好事吗?

        总的说来,弊大于利。

        说到利,大家应该能够想到央视举办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吧。它以崭新的形式,全新的面貌与权威的评论而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此“吸引”绝非彼“吸引”,它毫不张扬,含蓄而又内涵,以其博大的只是储量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好学人士。我呢,也是这两档节目的忠实粉丝当听写大会上的选手接受挑战时,我也会带着本子和笔,跟着他们一同学习。像“轻觑、干戈”这样的易混易错字,都是我在其上学习的。再不必说诗词大会上的各类美诗,也不必说各种历史环境的介绍,但是那一个个新颖的环节,便深深地吸引了我。

      最后便要说说我最爱的《朗读者》了。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富丽堂皇的装点,只是一个读书人为听书人献上的心灵。一期一个主题,也许由对号入座造成的肝肠寸断,还需要自行承受吧。如此,使人思绪飞扬。

      《朗读者》就对是对文化最尊重的体现,何哉?自去看看中高考题型便可知道。

      教人诚信的“言必信,行必果。”教人谦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叫人立身的、教人学习的。一切,都是每个人心中的民族魂的精华,都是《论语》的精华,都是每个人心中的民族魂的精华。

      传统文化固然好,掀起文化热固然好。可是,失掉本质的“文化热”不好,失掉初衷的“文化”不提倡,失掉精髓的“文化热”弊大于利,甚是无利。

      无论眼前如何错乱,保持本真之心,用慧眼看世界。

      《论语》,千代神话,不朽。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新征程――颜博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