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

垃圾分类这件事,其实每个人都该向前一步,走出传统,走向分类。

当人类真的把垃圾问题彻底解决时,人类才算实现了一次飞跃。垃圾未大量出现之前,人类是在向着自认为是进步的方向不断努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生产单位,还是家庭生活中的残余不需要再处理的废弃物,严格意义上讲,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垃圾,当垃圾大量出现并且形成堆积后,实际上是人类自己在加速灭亡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这迈出去的一步想收回已经是不可能了,只有停下迈出去的脚步,在改向消除垃圾的道路上向前一步。垃圾大量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科技不全面的高速发展和主观忽视以及管理严重缺失,因而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还是要靠科技手段并端正认知和施以正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奏效。当我们还没有解决的了身边垃圾问题时,太空垃圾都已经满天飞了,虽然两者不是一类垃圾,存在空间也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会一样,但形成的原因却惊人的相似,海洋垃圾也是这样。

当前,垃圾分类是很热门话题和垃圾治理措施,正在全国各地受到广泛推进。这是好事,是比较有效的消除垃圾和废物再利用的措施,有效的减少垃圾排放是有利于人类自身的事。无需多说,需要的是便捷易行、有利于消除垃圾、有利于减少排放者、有利于分类排放者的举措。只要措施到位、方法合理,只要宣传到位、动员到位,垃圾分类一定会行之有效。

垃圾的种类很多,行为上讲可以涉及方方面面、材质上讲可以涉及各种各类。分类投放便于管理、便于处理、便于减少和消除垃圾,有利于改善环境、优化环境。做好分类投放,首先要分类,分的准确易分,让投放者清楚明了,是实现分类投放的关键。类分的不好不准确,一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会成负担,人们会渐渐的形成抵触。分好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管理,管理不跟进,就会流于形式,流于散漫,流于放任。管理的根本在于方法、措施和引导。方法不得当,会适得其反,人们终究会产生反感。如果措施不得当、不合理,也一定不会有效,大多会成为负担,人们很快就会形成抵触。没有正确的引导,一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人们会视为负担而产生抵触。方法、措施、引导三者缺一,必不会有好的效果,三者是有机的辩证统一体。

分类实际上用最能让人看得懂,一下就能明白,投放者一看就知道该把自己的垃圾投放到那一类,不会搞错,是最好的分类。从便于投放者投放,养成自然而然的按分类投放,从便于投放管理,以免分类模糊,防止依旧混杂,从便于投放后处理,减轻处理负担和难题,废旧资源再利用,为出发点,分类就能分的好。分的过细类别繁多,也会造成压力,令人不知所措,如果分的过于粗枝大叶,会令投放者茫然,分不清类。分类是基础也很关键。

从大类上来讲,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实际上是针对是不是可再利用而言,是可再利用和不可再利用之分。就现代的认知,纯粹一点都不可利用的,应该算是没有,即便是连泔水都不如的,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处理方式,大约也能沤肥。可不可回收的提法可以不提。按分类方式不同,有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之分。就毒害性而言,分为具有毒性或放射性危险的和不具毒性和放射性危险的,就环境而言,分为具有严重污染性的和不具严重污染性的以及具有轻微污染性的。这两类一般工业垃圾居多,生活垃圾也有涉及,如废旧家电、废旧电子元件、荧光类灯具、废旧电池、硒鼓、低降解塑料等等。生活中这类垃圾虽说不具规模性,投放不会集中,量也不会过大,危害程度也不明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投放过程,特别是小型的,很难分拣,它们多难降解,持续发挥作用,就会形成危害积累。这两类应设置专门的分类,多种方式主动回收。

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最多的是纸品类,特别是快递发达、包装过度,都使得纸品垃圾日盛。这一类也是拾荒者最直接的目标,拾荒者往往捡回去要攒够一定量才处理,最容易形成堆积,而纸品易燃所以是较大的火灾隐患,特别是居民楼及周边的废纸堆积,若是量大一点,又和木质品混杂,其火险隐患会更大,若是靠近危险品或危险设施,危险就不一般了。同时也是影响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拾荒者垃圾堆里翻来翻去,垃圾堆里的废纸能不脏吗?捡回来的藏污纳垢之物,堆积到一起,会不影响环境卫生吗?堆积极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之列,环境会好吗?另外造纸行业本身就是重污染行业,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那就意味着树木砍伐,这是更大的环境破坏。布皮类也是一个大类,涉及面很广,而且多是可再利用的,也具有纸品类所具有的火险隐患和环境影响。这一类现在多可集中投放,专门的公益回收,即便是回收公司收购也非常非常便宜,一般地,拾荒者是不会捡的。构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来自不规范的投放和不负责的收集。还有就是化纤类织物,发生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塑料类,量很大,随着科技时代向前会越来越多,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淘汰出局的,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可再利用的,有一部分虽然可再利用,但其环保性能会大大降低或丧失,绝大多数也具有纸品类危险性和对环境构成不良影响。不可再利用的那部分,很难处理,使之象纸品类自行降解,处理方式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或是投入过大,与产出之比,比值悬殊,处理行为难以继续。玻璃类,非常熟悉的一类,极为普遍。原本可再利用率很高。以前连玻璃碎渣都有人捡来卖钱,后来回收的仅是些能直接利用的,再后来几乎没有回收的了。想来是制作玻璃的原材料又便宜质量又好?还是回收的加工出来的玻璃品质极其差?亦或回收成本与新购原材料的成本不相上下?玻璃类应该独立回收,如果是以上原因停收,到真应该考虑考虑解决办法,虽然不是易燃物,也没什么环境影响,但是量大了,由于其不会自行化解,长期无法处置,或与其他类混杂处理,实际还是有些影响的。处理的好还是大有用处的。木器类,基本就两类,家具和包装物,家具多是压缩板、颗粒板、密度板等等材质的淘汰的快,且没有什么回收的价值,除非只是因为旧而当垃圾丢弃的还可继续使用。若是真正木质的,好的,多是不会当垃圾处理的,名贵那就更不用说了。包装物多是些材质较差的木板,又薄又脆又粗糙,也没有什么再利用的价值,是易燃物,在烧煤时代可做片柴,而今基本已无价值,如果做些加工其价值会有一定的体现,只是多数投入远大于产出,自然就按垃圾丢弃。电器类,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性能各异的家用电器,也包括被称之为智能的产品和各类电池。这类垃圾大多会对环境构成不良影响,个别的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果随意丢弃,极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对水体产生污染。即便是回收处置不当,同样问题依旧产生,虽然它们当中相当大的部分可再利用,由处置不当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金属类,一般分为黑金属,主要来源于炊具,多是铁制品。有色金属,多是一些小物件等等,或铝或铜,锡、铅等有色金属,居家生活很少见。危险性金属如放射性金属,则更少见。金属类几乎都可再利用。由于科技的进步,单一种金属或单纯的金属制品也在减少,这里指的不是合金,而是两种及以金属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或者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比如铜铝接头、铝塑管,他们就是这样的两类。它们相对不太好分离,会给分类投放增加难度。如果归类归的好,还是会大大降低难度。餐余类,实际就是吃剩下的和不能吃的,也包括一部分无法吃的。基本上都是做饭时不要的,如剩饭坏饭,瓜果皮核,动物毛骨,洗刷泔水等等。一般都认为不可再利用,实则也不尽然。比如一部分可做动物口粮,再比如一部分经处理可做植物肥料,还能生产燃料。有人主张设其他类,但总觉得设不如不设。设了等于给不分类投放提供了方便,多少有点放任不分类的感觉。

实际上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不当的处理方式。垃圾也是这样。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只要合理处理和处理合适,还是会有用处的。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处理的投入远大于产出,当然这投入和产出说的都是钱。事实上,投入虽以钱主,但绝不光是钱,产出自然也不全是钱,还有着可观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也是通过付出才能产生,它不是经济效益的附属品,更不是衍生品,它是效益组成部分的两大主要方面之一。任何能够产生效益的投入和行为都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上不能产生效益的投入和行为是很少的,只不过无论经济与社会之效益都有正面和负面,多与少之分,如果经济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占比都很少,那么几乎就是无效投入或行为。垃圾处理也是这样,正确处理与处理正确结合,一定会有效益,一定是两个效益同时产生。处理的方式不同,处理的垃圾不同,两个效益的占比一定不同。但是无论那个效益占比高,都值得投入。效益总和也会不同,但由于垃圾已经成了人类进步的绊脚石,是人类自己为自己下的绊脚石,为了清除挡在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其效益是不可能太低的,而且对于环境卫生和环境美化,消除健康影响,大有好处。

垃圾投放方法不外乎就那么几种方式,自主投放,定时回收,上门回收,自主投放和上门回收相结合,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同。自主投放是原始投放的衍生,原本没有投放点,凭感觉随手丢,随着社会的进步,便固定了投放位置,慢慢的出现了收集设施或装置,使得自主投放规范了许多,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垃圾集中投放处置,虽然处置的方式可能还很简单还很粗犷,至少对环境改善有了实际意义。定时回收是为了满足管理需要而出现的,在固定的时间里以主动回收或开放自主投放点的方式收集垃圾。这种方式一般是每日固定一到两三个时间段用于投放,多采取一定的方式主动回收为主。上门回收类似于走街串巷的收破烂的,现在收破烂的或其他什么形式的上门回收,一般是有选择性的回收,主要是对可再利用的进行回收,并且会支付投放者,与回收品价格额度相应的现金。现在最多的是收破烂的上门回收可再利用的,自主投放不可再利用的和不想要的,两者并存。随着垃圾分类,这种两者并存的模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消失,永久消失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分类投放做的有取代上门回收的功效,也可能会推进两者并存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规范,更人性化,不过回收的主体可能会发生变化,自主投放的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回收的方式随着垃圾分类发生变化,一些不可再利用的也可能变的可再利用。比如,本没有什么回收价值食物残渣,可能通过食物残渣处理器处理,从下水排入处理厂,与卫生间污水混合发酵,产生沼气造福人类,发酵后的残渣和肥水,形成优质的有机肥,同样造福人类。实际上人类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分类后焚烧用于火力发电,筛选后成为再加工原料,分拣后制作建筑材料,消除污染因素和毒素后用于基建或回填,经过无害处理后回收利用等等,等等,不过这些都是垃圾处置方式,而非分类投放。之所以强力推进分类投放,是因为有利于垃圾处置。

针对垃圾分类投放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比较合适呢?一般的而言,一种是疏,一种是堵,一种是疏堵结合。单纯的堵或疏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不过是疏堵结合侧重面不同的表现。表现的结果是大体这样,以堵为主以疏为辅,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重,这最后一种几乎也是不存在的。堵和疏,听起来堵是在管理,是治理的实际行动和作为。实际上,疏才是真正的管理,疏更需要智慧,是治理的有效行为和作为。疏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管理更通畅,更顺乎众意,更调动众之积极性,更自觉地成为行动者,更需要管理智慧和更有效的作为,疏才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大禹治水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然而故事的内涵却很少有人琢磨过,内容这么简单如果没有什么含义的话,会流传至今吗?凭什么流传至今的呢?其实它的含义可不简单,尤其是在舜以堵治水不成的基础上,突出禹以疏治水成功。治水是什么,水又是什么?小里说治水是管理,是方法措施,也是标准和原则。水就是管理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事、物,也包括人和与人相关的因素,还包括与事物相关的规定、制度和要求等文件,事物既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也包括泛泛的笼笼统统的。大里说是暗示治国安邦,疏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法。大里说小里说的道理是相通的,疏是有效措施,根本措施,能成功的措施。大禹治水的故事揭示了治国安邦的真谛,管理的真谛,同时也是走向成功的真谛。这就是大禹治水的内涵,流传千古的原因。疏则通而堵则淤,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要想通就不能堵,疏就是最有效的办法,所以行气活血就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而且行之有效。世间万物皆相通,人体是这样,事物也是这个道理。疏不是放任自流或随波逐流,绝不是不管不问,而是以带动、引导、调动众意,以非强制为主,加以规范和限定,这个规范和限定是针对自私自利的,针对影响、妨害他人及公众的,尽可能少的辅以强制,比如酒驾管制是众多保障交通安全措施中的一个小章节,只有这样的强制才是必要的,它是为疏(交通安全)服务的,就好比为保证水道疏畅,防止泛滥成灾而筑堤。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描述疏的模式极为恰当。由此可见,垃圾分类要用以疏为主的措施比较合适。这个措施就是规范措施、鼓励措施和保障措施。设施、场地规范,设计、建设规范,流程、管理规范,文件、记录规范。规范是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即是对投放人的规范,也是对管理者的规范。规范是强制吗?是分类投放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投放当是自觉行为,只有不执行规范时才会强制执行,规范就是标准和要求,是当执行的标准和要求。坚持鼓励反对奖励和激励,一般的来讲,奖励多与比赛竞赛评比相关,激励多与表现突出者有关,它们往往是针对少数人的一种奖励,表面上看是奖励性质,实际上好时候带有鞭策的意味,经常会起到反作用,因为总是少数人受益,对于没有获益的大多数人,从内心来讲多少会有打击性,当总是少部分人获益时,并不能调动这少数获益者的积极性,他们并不会认为是奖励,而是认为是该得的,久而久之会产生足够的傲气,一旦没了这部分利益就会懊恼、消极,好像受到了怎样的不平等待遇一般,有些还会使坏,煽动、带动、影响身边的人向消极方向发展。而鼓励就不一样了,它是针对全体行为人的,而且是对日常行为的鼓舞性物资或精神的肯定和褒奖,只要符合要求的规范做了,就会给予一定的财物或夸奖。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会只是针对少数,也不是针对参加比赛的少数,目的是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自觉自愿的投入到规范之中。激励、奖励、鼓励,同一工作的不同形式发挥作用也不相同,用错了形式轻者不起作用,重者起反作用。一样的劳动,形式不同适用的方式也不一样,义务劳动多以激励为主,一般义务劳动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体现一定意义的无偿行为。有些时候有些人会有不自觉的表现,一般可以采用非物质的鞭策性激励,比如规定无论任何原因连续两次不参加,公榜通报点名,累计三次不参加,取消年度内所有评先资格,干部一次不参加既要公榜通报点名,又取消年度内评先资格。劳动竞赛以奖励为好,若未开展又想评奖,必当以竞赛名义评奖,且不可随意评奖或采用激励方式,没有比或选何来奖。奖励且不可滥,激励且不可泛,此二者以点到为止和恰到好处最为妙,名义上的都不可随意随时而为之,因为此二者很容易导致不公平。常规劳动以鼓励为佳,很明确也很透明,每一次劳动的报酬或额外效益,无论是谁只要参与就会获得待遇,目的是鼓励参与劳动,而且还可以量化,为的是体现公平,一定要有规矩,防止逃避、躲避或钻空子。垃圾处置特别是分类投放,是非常值得鼓励的,而且应当鼓励规范的分类投放。保障措施有硬件保障和软件保障之分,硬件保障就是保证设备设施、标识标志完好的措施,保证投放行为正确和有效的措施,保证保证规范、标准完善可行并获得执行的措施,保证鼓励等各项措施可行、有效、落地、公平的措施,以及从方方面面无法获得保障、执行受阻或妨害时的应对措施。软件保障是制度、规范、标准和要求等,是对硬件的规范,是执行的标准,是投放管理的制度和要求,是服务于硬件的保障,是是硬件保障的依据。总之,保障措施是使得分类投放可持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的措施。

执行是方法和措施的落实,就是用什么样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做具体事情。垃圾投放这件事也是这样,现行的是不分类付费投放,集中清运处理。投放后未清运前,是敞开式无管理状态,这个时间段里任何人都可接触或处置。对于投放者而言,费何时付了,哪里付的呢?交燃气费时付的。敞开式无管理吗?如果不是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翻垃圾桶捡烂货的。这样的投放模式是粗放式的,实际上并未从根本上做到合理、有效的,无健康、安全和环境影响的处置垃圾。简单的消杀一来效果甚微,二来对捡拾垃圾者和不小心接触垃圾者可能构成不良影响,三来使用的消杀药品多少会产生环境影响。这种投放模式,没有充分发掘垃圾的价值和附加价值,是垃圾完全无可回收再利用的意识结果,是垃圾处置不可能产生价值的观念结果,是垃圾不可能会有附加值,有也是微乎其微的理念结果。这种模式,一是增加了投放人的负担,二是增加了处置者的负担,三是可持续性差,四是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处置,负面效应始终存在,五是缺乏变废为宝的意识和行为。大家都知道捡烂货的是为了什么,他们给垃圾处理的启示从没人想过,他们产生的负效应也很少有人关注。如果仔细分析分析,就会发现,对于投放者来说实行有偿投放是比较合理的。这不就相当于收购垃圾了吗?完全可以这样做,只要价格控制的合理,一定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垃圾真正得到处理,处置应该还会产生效益,推进垃圾处理实现良性循环。同时还会消除捡拾者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因消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偿分类投放是实现有偿投放的第一步,有偿投放就是投放者不白投,垃圾投放按类按质按量付费给投放者。只有有偿才能做到分类,才能使得分类投放有可持续的保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投放。据说国外有专门的分类投放设施,投放者刷卡后投放,可回收再利用的,根据投放的类别和投放量,会得到相应数额的钱,自动存到卡里,由投放者自主支配。其余各类垃圾引导分类投放。也曾看到过电视报道,某地的某社区,小区治理时垃圾处理模式,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采取上门回收和电话预约回收的方式,其余的垃圾自主投放。当然这种做法有些类似收烂货的,但比起社会上遍地的收烂货的要正规的多。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对实现可持续垃圾分类投放并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垃圾的历史遗留问题,有着可运用和可推进的积极意义。

垃圾分类投放,物业企业应该向前一步,积极推进,是有利于物业发展的一件好事。还应该借鉴前面讲的收烂货经验,特别是在尚未实现自动有偿投放之前,作为物业单位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回收部门,直接把这一部分从全部垃圾中分离出来,通过回收的方式,减少因这部分垃圾堆积形成的安全与环境不良影响。而且这部分垃圾是一种资源,只要利用的好,就会产生效益,一定是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增收的同时还能减少安全与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杂物清理的人力物力投入,减少业主因清理产生的对立情绪。通过回收创收,是独立于业主公共或共有部分之外的,非利用业主资源实现效益,与业主本身享有的法定物业服务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对业主产生的废弃物通过付费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置,减轻业主杂物处理后顾之忧,减少因捡拾垃圾者翻动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不卫生造成的健康影响,减少捡拾者本身携带致病菌流动,还给业主增添一定的收益,数额虽说不大,但对促进人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还是大有好处的,实际上也减少了易燃物堆积带来的火险隐患,还会减少因杂物堆积而产生害虫,是既有益于业主也有益于物业的双赢行为。据说一个中等水平的废品回收站,其年利润不会低于五十万。如果依托物业,成立一个回收站,只要找好回收的废旧物质收购之路,给业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相对略略高于个人和小规模的废旧物资收购价格,而且回收方式相当方便业主,全部是上门回收,大的小区每月一天,全天设点回收,小的小区每月一天,按上下午分开在两个小区各设点半天,这天在小区设点处设置明显标识,在小区内适当广播告知。平时可电话上门回收,随叫随到,设置微信群,群里也随叫随到。也可以电话、微信、QQ等方式预约时间回收。回收人员着整洁工装上门,态度要和缓亲切。回收物码放整齐规范,动作利索,收购完成后现场拾掇干净。每户一银行卡,回收物品时,按回收金额充值,业主卡内金额,完全由业主自己支配。业主应该是愿意接受的。这代表着垃圾分类投放处理的正确方向,互惠互利的做法,是向前一步的动力,何乐而不为呢!向前一步并不难,关键是看勇气和胆略,只要愿意就一定能做得到。垃圾真正分类,一定是可再利用物资分类回收和不可再利用物资引导分类投放相结合的方式。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真正促进分类和真正实现分类的践行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