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母亲和我

母亲小时候,外祖父家很穷,当时大姨母已经出嫁,两个舅舅还小,所以十多岁的母亲就经常象男孩子一样爬到树上,摘了榆钱和树叶带回家。尽管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但她每天都乐呵呵的。村里的大人就问她为什么总是笑着,母亲就说: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笑呢?

母亲的乐观还表现在她得眼病的时候。几乎是在一瞬间,她的视力就差了很多,所有的人和物在她眼里都小了好几倍。当时县中医院的周医生医术精湛,诊断是眼底视网膜有病变,就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边打针一边喝草药。

几个月的时间里,母亲喝了一百多副草药、打了四百多针,每天就只能坐在床上,什么也不能干、什么也干不了。父亲每天给母亲熬药,一天两次骑自行车带母亲去医院打针,每天忙得团团转。万幸的是,在父亲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终于闯过了这一关。

若当时没有父亲的精心照顾和鼓励,母亲的眼睛可能不会好;但若不是母亲自己能想得开,她的眼睛也可能不会好。她对我说过:当时觉得反正眼睛已经这样了,就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管了。

正是因为母亲的乐观,不像一般病人那样也愁、也哭,她的眼病才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实母亲并不是那种心里不装一点儿事的人,相反,她心思细腻,看问题目光长远,胆识不比男人差。

前些年,我工作不好、工资先减半又停发,自己郁闷也被人瞧不起。看到有同事离开,我跟父母提:要不我也出去打工吧!母亲坚决不同意,说:咱不走,我估计不会老这样下去的,等到最后的肯定不会吃亏。我们管着你和孩子吃,咱就等着。

结果,这事儿还真让母亲说着了,慢慢地,工资重新发了、工资也一点点在涨,就连几年后让我们这批人考事业编,报名条件也有没离开乡镇这一条。

母亲的耐心和远见也表现在等待随军的日子里。

那时候,父亲的津贴交给祖父,母亲和我们兄妹三人一年只能分到两斤面粉,这些面粉,母亲就偶尔给我做糊糊吃。她和哥哥们就吃苦地瓜面,把好地瓜面和玉米先留着。吃完了苦地瓜面,又吃完了好地瓜面,我们终于盼来了可以随军的消息。母亲就马上卖了用心存着的玉米,凑足了路费,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去了部队,结束了我们困难的军属生活。

尽管母亲做事有远见、有韬略,可母亲真没怎么上学。因为外祖父家里当时穷得连一块钱的学费也拿不出,而且学校答应只交一块钱就让母亲和大舅一起读书。所以,母亲断断续续上到三年级,但在校时间加起来不过两年。没能上学,没能靠自己的努力考出来,这是母亲一生中比较大的遗憾。

母亲之所以有这样的遗憾,是因为母亲很聪明,她在校时学习成绩很好,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所以当母亲从部队回来被安排在运输公司上班后,在父亲和她同事的帮助下,她重新学认字、写字,学算账、记账。在她退休前那几年,90年代初期,她做了公司名下资金二十几万的汽车配件门市部的会计,并且做得很好。

母亲记忆力特别好,心算速度很快,这一点,大哥最象母亲,我也遗传了一点儿,但我现在买菜算账还不如母亲快。因为工作关系,她认识很多跑车的人,也因为记性好所以能记住很多人,当她和父亲一起在街上散步时,她打招呼的人比在公安系统工作的父亲还多。

母亲人很善良,做人不仅包容而且知恩必报。

祖母曾经一度对母亲很苛刻,但母亲说起结婚后没有哥哥们的那两年,总说祖母还是对她很好的,祖母会拿出年轻时候的漂亮衣服让母亲和姑姑们一起穿。还说祖母之所以对她那样,主要是因为家里条件差、孩子又多,所以事儿多。

不管母亲回想以前的事情怎么伤心,她一直承认祖母非常疼爱我们。当祖母老了,需要照顾了,她把祖母照顾得很好,所以祖母去世前说母亲对她好。

我两个哥哥是双胞胎,他们小的时候,经常生病。当时父亲在部队,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带着两个一样大的孩子,辛苦可想而知。母亲说当时最怕的就是哥哥们生病,他们吐、一起吐,哭、一起哭,她经常累得搂过一个孩子什么也不做就又睡着了。

外祖父家当时很穷,但看到两个哥哥不够吃,外祖父就借钱买了一只羊,给哥哥们挤羊奶喝。祖父当时是村里的医生,所以哥哥们生病的时候,他就买回一包包的糖粉(药)。所以母亲对祖父和外祖父很感激,经常感慨如果没有外祖父和祖父的帮助,我两个哥哥就不会健康地长大。

母亲与人相处总是先付出且不计较太多。

母亲和大院里的邻居们都处得很好,不管是和她年龄相近的还是和她不一个辈分的。母亲和一个姓刘的阿姨处得非常好,我们两家,不管谁家饭菜换个花样儿都会端给对方。现在刘姨跟着儿子搬去新家好几年了,还是时不时地回来看母亲和另外两个阿姨,说还是老姐妹们在一起自在。

对于一个家庭,婆媳问题是亘古不变的难题,但在我们家从来不是问题。两个嫂子嫁进我们家都二十几年了,她们从来没和母亲红过脸,也从来不说不愿意来。

有一次大嫂不舒服,不在自己家待着,也不去娘家待着,反而是买了药来母亲这里。母亲给大嫂把暖瓶和杯子拿好放进卧室,就和院里来串门的阿姨们在客厅打扑克,打完一把就叮嘱我大嫂喝水,大嫂听了就在里屋答应一声,阿姨们笑个不行。

还有一次二哥二嫂说好去父母那里吃饭,但二哥突然接了同学的电话,说有同学从滨州回来,叫他去喝酒。若换作婆婆难处的人家,儿子不回去、媳妇肯定也不去了,可二嫂还是戴了凉帽,一个人骑电动车去陪我父母吃饭。

在很多家庭,婆婆不许媳妇说自己儿子不好,更不愿意看儿媳闲着、儿子做饭,可这些在我母亲那里都不是事儿。她经常是一看到儿媳妇眼圈儿红了,哪怕是眼里进了沙子,都会问:他又惹你生气了?

在我母亲看来,凡事媳妇都没有错儿,所有的不是都应该婆婆担着。母亲从来不跟两个儿媳摆谱儿,也不对她们提要求,更不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前些年总是自己包包子、包饺子叫我们回来吃现成的;现在年纪大了,我们就经常回去陪着她一起包饺子,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凑在一起吃饭。

所以,在父母的关爱中,我们这个大家庭相处一直很融洽,气氛非常好,每到周末、年节我们就相约聚到父母身边吃饭。现在,老家的熟人和亲戚都说我母亲有福,能随军离开了农村,还有退休金,有儿有女有孙女孙子还有外孙。

如果说父亲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掌舵人,母亲就是划船的人,这艘大船能平稳前行,母亲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侄儿侄女小的时候,母亲一手领一个、一手抱一个,看了好长时间。但她从不喊累、从不埋怨,更不会发脾气,也从不说外婆家怎么不管之类的话。她总是说:孩子是我们家的,我们看理所当然。

但当我的儿子也抱到父母面前时,母亲还是毫无怨言地为我们带大了他。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人,没有读过很多书,但她靠自己的好品质、好性格把我们兄妹三人教育成孝顺、老实的人,把孙女孙子外孙都教育成见人就会主动打招呼的礼貌的孩子,把我们这个大家庭带进和睦、幸福的大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