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内心很脆弱

前段时间,我在为厦门的心理老师做培训的时候,曾与教育系统的老师沟通过,感到教育系统的老师们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极其重视。这个重视的核心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很脆弱,这种脆弱表现在很多孩子有或有过自杀意念。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有个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数万青少年自杀!此外,在我们给孩子们做训练的时候,有个宣泄环节,现场会创造一个非常暗的环境,暗到人们面对面基本上都看不清对方的脸。然后,我会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过自杀的念头?”如果你在现场观看,一定会吓一跳,因为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举起手!我们与这群孩子沟通,很多孩子都会说:“我觉得活着很没意思,活得很压抑。”

那么孩子的脆弱、严重的自杀倾向,原因又何在?

最近两年有些机构做了一些调查和统计,报告清晰地表明,学习压力和个人情感已成为中学生轻生的最主要原因。前者占到34%,后者占到 30%。这个调查报告与 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 dent Assessment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提供的亚洲研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亚洲研究数据分析显示,竞争性较强的国家教育体制(如采用入学考试来选拔学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更高的基本技能水平,但是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等竞争性较强的教育体制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焦虑水平高于平均值,对某学科的喜爱和动机较低,对学校的归属感偏低,且对学校的教育持负面评价。这意味着,虽然他们在成绩上受益,但在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上付出了代价,这些代价在无形中对孩子的终身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某知名作家所做调查结论显示:在中国有40%的大学生不喜欢, 也不乐意学习自己所在的专业。还有一个现象:现在有很多中小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方式、教育方式不满意。现在的孩子衣食住行无忧无虑,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的心灵前所未有地被控制。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除了睡眠,90%的时间都在学习,这如此大的比例, 直接决定他们的烦恼与学习有关系,这些无形的烦恼控制着孩子们的身体、思想,甚至精神世界。

学习压力,其实是一个中性名词。孩子们对学习是因为不喜欢才有压力,而不是因为有压力才不喜欢。如果我们可以让环境、学习方法匹配孩子的天性、性格,即使有压力,也是正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是情感生活的催化剂。无数个个案表明,凡是符合天性的学习,越是遇到有困难,越是充满动力和魔力,这样的压力才是孩子走向自我卓越的推力。反之,即使孩子在外在要求下把学习学好,但缺少成就感,也是不快乐的,这样的压力就有了破坏作用。事实上,一个10 岁的孩子也许并不知道死亡对他来说是什么样子的,他只是想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年龄大点的孩子,他学习出色但是没有成就感,他有同学但是没有朋友,有爸爸妈妈但是没有知心人,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求助他人, 才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信任、单纯、不强求别人、活在当下,这是孩子最初的情感世界,而在现实世界里他们要面对无法预知的欺骗、复杂、强制、活在未来。我们无法看懂孩子的“无知”,却以自己的“有知”来塑造孩子的头脑与心灵。

当孩子们被斥责“不够专心”的时候,你是否对孩子乐此不疲地关注某个事物视而不见?当孩子暂时跟不上,你是送孩子到学习班去机械训练,还是帮孩子归因分析,并相信“种子”也相信岁月?当孩子们被斥责“吃不苦”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养成到户外玩耍锻炼的习惯?当孩子在同伴间受了委屈,你是骂孩子无能,还是告知他如何防御以及如何处理已成的事实?当孩子被老师误解甚至打骂,孩子是否会第一时间与你倾诉?你是选择与老师沟通, 还是忍气吞声,或者是直接当面对质?

这个世界上,孤独是生命与人性的本质,不合格的家长不仅没有积极地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还制造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成人规则。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孤独自然会常伴左右。孩子没有选择谁做他父母的权利。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无论孩子多大都要做他的好朋友。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内心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