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几岁了,还是一事无成吗?

      今天读了一篇讽刺某些家长以“快乐就好”为借口,放松对孩子教育的文章。貌似观点上,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读起来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想了想,是因为文章隐含了一个这样观点: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即使有,那也是微不足道的快乐。这股隐蔽的味道,正是日前流行的“成功”系列的酸腐味。

      或许,很多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过上了中产阶级以上的生活,但是他们字里行间里对于“平庸”的厌弃,对自己那一点成就所掩饰不住的沾沾自喜,尽显无疑。

      我很喜欢一个篇文章的标题,《那些野心不能成就你的,兴趣可以》。当兴趣和目标结合在一起,这样迸发出来的能量才是巨大的,这个时候快乐已经超越了所谓的苦。

      不可否认,意志的磨练、系统的付出、失败的锤炼……这些看似很苦的东西,才最终带来成长中真正的快乐。但是前提是,这些磨练,和孩子并不是相抵触的。

      单纯的目标的实现,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能带给一个人真正的快乐。一个人可能什么都有,但他依然不快乐。而对于喜欢的事,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坚持,而是自己极力的想要去做了(如果此生你曾有过这种经历才会明白)。

      那些废寝忘食的科学家、画家,之所以能具有超凡的创造力,正是因为对所做之事拥有强烈的热情。

      身为一个作家,作者说,无所事事在废弃的公园虚度光阴,这种快乐很好,但不是快乐的唯一形式,而且,它太轻松获得,也会被轻松遗忘。其实挺令人惊诧的。

      在我看来,很多貌似无用的时光,是很美的。譬如,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一个人慢踱,找一处看一本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或是李渔的《闲情偶寄》又或者沈复和芸娘的《浮生六记》;又或者在一个晚上,与友人一道,清风明月,高谈阔论,又何尝不是人生好时节?

      人生,一部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另一部分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一部分是辛勤耕耘,另一部分是浮生半日,而后一部分,在我看来才人生短暂光阴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就好像一个作家写道,我要的不多,一张纸和一只笔,阳光斜射过来洒在纸上,而最后的一点,绝不是一件小事。

      我不知道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怎样,也不知道当作者说道母亲带自己尝试了所在小城所拥有的所有兴趣门类,是怎样一种心情。

      我只知道,我就是一普通老百姓,从小就很接地气的在一群善良、可爱的人们的关爱之中长大。小时候虽然没有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邻里街坊也经常串门,有时还会到别人家蹭饭。

      这些朴实的人们虽然并非成功人士,但并非毫无长处,有的擅长修理各种电器,有的擅长做饭,在生活面前,他们才是无所不能的。在夏季的早晨,和一群婆婆嫂子坐在一起,吃着热干面,喝着绿豆汤,吹着江城难得的晨风,安心而惬意。

      我觉得一个真正有逼格的女子,是上得了高档餐厅,也吃得了大排档的。快乐也没有优劣之分,当你发自内心开怀大笑的时候,那就是快乐。

      梦想和成功,确实是每个人都想要拥有的。但是,一事无成的人,是不是可以去死了?一事无成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是孩子再一事无成,是不是也要一起去死?

        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到底有没有快乐,又配不配有快乐?当然是有的啊!说不定比冥思苦想的你,还有乐趣一些呢?毕竟,社会最终还是被那些无所事事的“愚蠢”群体所推动的,宽容一点没什么不好。

      难以忘记不会游泳的时候在水里扑腾的那种快乐——学习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没有之一!破坏学习乐趣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非成功不可的功利心。

      别忘了,一个快乐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尤其好过那些因为内心匮乏,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的不快乐的人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几岁了,还是一事无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