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评课

昨天听了严璐老师执教的《羿射九日》,以及陈老师他们的研讨,感受颇深。严老师提出两个教学目的,一个是传承文化,一个是涵养审美。

我个人认为,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的目的要明确。神话故事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有其独特性,神话故事是古人用想象或幻想来天真地解释宇宙的生成、人类的产生以及自然天体的形成等自然现象的传说性故事。由于受远古人类科学认知的限制,其表达特点大多借助生动的人物形象、离奇的故事情节乃至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猜想和善良愿望。而我国的神话故事与其他国家的又用极大的不同,话语方式,结构方式都不同,因此,这种文化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在严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认为一当面是严老师自己热爱了神话故事,这在她之后的发言中也提出了,热爱,深入研究,感受,才能将神话的特点上出来。在朗读上,整个课堂没有特别热烈矫情的朗读,就是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分自然段朗读时,严老师的衔接语也多是类似于“接下去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下一自然段,衔接十分顺畅。但并非没有朗读指导,开头一句“很久很久以前”在严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遍遍更有感觉,仿佛真的回到了那遥远的洪荒初始,入情入境。所以我认为,在神话故事的朗读教学中,要用适合讲故事的语气来指导朗读,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这神话故事的神。

第二方面,让学生感兴趣,一些直观的实物或视频能够呈现是极好的。严老师在教学中拿出了真实的弓箭,让学生试拉,学生一下子就兴趣十足。有了实物,哪怕只是看见没有摸到,学生的动作也做得更形象了。但在这个环节中,严老师后来也试拉了一下,箭没射出去,严老师来表现自己是普通人,而后裔是神,弓是神弓。但我认为可以录一小段视频,对着太阳射,那一定是差得很远,这样的对比,比箭没射出去憋屈感要好一些。

后来,严老师在详讲第一段的时候,播放了三星堆的《青铜神树》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人的想象力。相信这一段视频一定比老师再详细的描述都让人记忆深刻,感受到神话故事的魅力。读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梳理故事线索很重要,这也是学生逻辑性培养的一方面。在这一课中,严老师提取了两个环境关键词“炙烤大地”“勃勃生机”,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词,一个人们受苦,一个人们能生活,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变化呢?学生知道,就是“羿射九日”。再让学生把这三个词语排序,一下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有了。这样先将故事通读,简单理解,再让学生找到起因、经过、结果,是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的。

陈老师再谈话中一再提出,课堂一定是学生主导的,老师是引导着。是的,所以老师一定要非常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备好适合学生的引导语。比如陈老师举了一个“蚯蚓”的例子,蚯:虫子在山丘爬;蚓:蚯蚓爬的时候一会儿弓起身子,一会儿直起身子。这真是太巧妙了,学生也学得开心,有兴趣,他就会愿意学,爱上语文。从这次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神话故事的教学方法,在接下来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学生能在神话故事中传承文化,涵养审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羿射九日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