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重读《小王子》获得的几点感悟

童话般的书名,经久不衰的盛赞,让《小王子》一书似乎被界定为童书界之翘楚。但这却也成了很多人望而却步的理由——写给小孩的书有那么深刻的意义吗?

我也曾带着这样的疑问初次读《小王子》,那还是在自命童心未泯的大学时代,读完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小王子金色的头发像金色的麦浪,被驯化的狐狸因为爱着小王子,而爱起了原本和它没有关系的麦田。在“相信爱情”的年纪,大概对“爱屋及乌”的感受最有共鸣吧。

细想下来,不是书变了,不是人老了,而是更有耐心去慢慢读、慢慢想,体会小王子讲述的那些奇幻经历、那些看不见的改变。

就像电影《蝴蝶》中的爷爷带着邻家孙女寻找蝴蝶,《中央车站》里替人写信的朵拉送偶遇的小孩千里跋涉投奔父亲——给别人“摆渡”的,终究“摆渡”的是自己。陪伴飞行员寻找水井的小王子,讲述了游走不同星球的经历,最终决心回到自己的星星上,陪伴自己那朵唯一的玫瑰。

飞行员、诗人、小说家圣埃克苏佩里,用一个六岁的小王子的化身,回顾自己四十余年人生的故事。在书中有这样几个主题:童心与虚伪、驯化与责任、失去与回归,他用孩子的眼光和话语,说出成人世界的荒谬和缺憾,发人深省的不仅在于虚构的故事离奇多彩,更在于对人生反思的深刻透彻。

“童心”在书中首现于飞行员六岁时的画作,他用这两幅画来验证大人们是否真的有理解力——能够理解小孩的本意和想象力。但是直到飞机抛锚在撒哈拉沙漠上,遇到了来自外星的小王子才觅得知音。

而接下来的故事,是小王子的童心与其他星球的人的碰撞。形形色色的虚伪,是面对孤独和混沌的逃避,也是虚荣和贪婪的面具。然而作者在心底并非鄙弃各种虚伪,而是对虚伪背后的谅解和宽容。

童心是真诚的、纯粹的,但是童心可能是出自于“不了解”和“没想到”,更可贵的童心是“深谙世事却不世故”。

面对孤独而权无所施的国王,小王子恰当的配合他下达旨意——让读者思考权威本应具有的面目;

道别爱慕虚荣的人,小王子一语戳穿却又不乏尊敬的回应了他——虚荣不过是无奈和乏味的替代品;

酒鬼的混淆逻辑,让小王子感到古怪和不知所措——就像酒鬼用喝醉来掩饰混沌,有时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自己也说不清;

贪婪的生意人认为虚空的拥有就是正经事,而小王子告诉他:自己对火山、对花有好处,这才是真的拥有——无限的攫取却不曾善意的回馈,占有难免是一种假象。

坐观天下的地理学家,尽管让小王子觉得有趣,却真假难辨、虚实迷离,真正的地理学家应该是走出来而不是听出来的,真正的道理不是看到、知道,而更应“知行合一”地做到。

在小王子看来,大人们的古怪可笑来自于忘记了曾经自己也是小孩,忘记了童心,忘记了真诚的面对自己和世事。

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部分,大概是“驯化”(英文tame)的道理,书中借用狐狸的角色讲出“驯化”的含义,英文为“To establish ties”,有的翻译成“建立纽带”,有的翻译成“建立关系”。

狐狸认为和小王子一起玩的前提是经过小王子的驯化,接着在小王子的再三追问下向他解释了驯化的意义:

“如果你驯化了我,我们就互相需要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驯化是独一无二的互相需要;

“你要是驯化了我,我的生活就充满了阳光,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驯化让彼此感到快乐;

“只有驯化的东西,才会了解”——驯化让彼此互相了解。

那么如何驯化对方呢,狐狸也给出了答案——“应当耐心加耐心……应当有一定的仪式”。另外,狐狸还提醒小王子不要忘记“你要对你驯化过的东西负责到底”。

初读《小王子》时,我误以为这是小王子、玫瑰和狐狸的“三角恋”的故事——面对你爱的人,发现原来不懂什么是爱,最终学会回头珍惜爱你的人。

再读下来,才发现一个疑问,假使能用“爱”字替代难懂的“驯化”一词,为什么还要扩展为“建立纽带”,作者为何浪费笔墨解释一番呢?

作者所指代的“建立纽带”的感情应该是超越爱情的,比如亲子之间的感情也是独一无二的驯化,孩子的降世为父母的生活带来阳光和乐趣,父母为儿女投入了时间,耐心又耐心的把子女抚养大,并且负责到底。这不正是驯化的标准式吗?

友情亦如是,甚至“驯化”更是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如对事物的执着、坚守也是一种驯化。在第五颗星球上遇到的忠于职守的点灯人,小王子认为只有他不可笑,“可能是因为他关心别人的事,而不是他自己。

正如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上每天都要拔除猴面包树苗,这也是一种忠于职守的驯化。各种形式的驯化或被驯化,不仅是互相联系、理解、慰藉,更深的意义是利他主义,并且负责到底。

故事的最后,作者用奇幻的方式避免小王子悲剧般的离开地球。小王子选择通过毒蛇咬伤离开自己的躯体,回到原来的星球。飞行员非常悲伤,而小王子告诉飞行员“我会是死去的样子,而这不是真的……你明白,路太远,我无法带着躯体走,太沉重。”

小王子的离开,看似是对生命的失去、对玫瑰的回归,但是他本意告诉读者的是,这些变化只是不同方式的存在,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

《小王子》一书中反复提到“看不见的东西”是最真实的。而人们却对“我执”情有独钟,自大、占有、盲目、不满……这些目之所见的拥有和失去是真实的吗?小王子、飞行员,还有本身已是传奇的圣埃克苏佩里,用各自的回归来诠释——如同“看山还是山”的顿悟——看不见的改变才是最真实的、最重要的。

与飞行员辞别时,来自星星的小王子把微笑作为礼物送给他。小王子的星球并非夜空中最亮的星,他告诉飞行员,纵使飞行员看不见他的微笑也没关系,就当所有的星星都在向他微笑,而飞行员也将回之以微笑。

正如与世界“建立关系”——心中有爱,而爱起整个世界。那个永远停留在六岁的小王子,永远微笑着闪耀在读者的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年后,重读《小王子》获得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