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楼缘

在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心里,都藏着一部《红楼梦》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吸引了多少痴男怨女,哺喂了多少专家教授,留下了多少红学论著?!

在中国文人心中,《红楼梦》的存在,就像西方的《圣经》一样神圣。许多文学大家对《红楼梦》顶礼膜拜,坦言《红楼梦》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创作。

巴金的《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曹禺的《北京人》,都有着《红楼梦》的影子。

张爱玲少年时就开始熟读《红楼梦》,很多章节能倒背如流,并把多年红楼研究结集成书《红楼梦魇》。

“文学洛神”萧红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是再也没机会续写后半部红楼了。

与此同时,至今有很多人谈起红楼就头疼:“这么大部头一本书,看不下去。”“里面尽是些情情爱爱、琐琐碎碎,有什么看头?”

就像人和人的交往需要缘分一样,一个人和一本书的相遇相爱也是需要缘分的。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与红楼结缘?

似乎是中学时代,到现在,大概有二十年的缘分了,其间断断续续看过多少遍,也不记得了。

不是每本书都能让我读这么多年,也不是每本书让我读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至今记得多年前的中午,坐在窗前读《红楼梦》,读到入迷处忘了吃饭,直到母亲喊了三四遍才端起碗吃。

即使吃,也舍不得放下书。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面条,一边接着看,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来吃一大口,清淡的饭因了有味道的情节也变得有了特别的滋味。

还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每晚等一切都忙完了,我就坐到灯下读《红楼梦》。沉浸在红楼故事里,为人物命运的浮浮沉沉或喜或悲,或哀或叹,一直看到夜深才入睡。

我一向不喜欢看古代作品,毕竟隔着一层文言,看起来不是那么过瘾。除了《红楼梦》还没有哪一部古代作品让我如此着迷,一看就停不下来。

在生活里要遇到一个跟我一样喜欢《红楼梦》的人并不容易,周围的人,不喜欢《红楼梦》的人远远胜过喜欢的人。

上大学时得过一次湿疹,我去市里一家知名皮肤病医院看病,排了很长的队才轮到我。

给我看病的是一位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医师,旁边站着一个助手模样的年轻医生,应该是实习生。

聊天中,老医师得知我是当地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就饶有兴致地问我:“你看过《红楼梦》吗?看过几遍?”我心虚地回答:“看过两三遍吧。”

然后老人像终于找到了聊天对手一样,热火朝天地和我聊起了《红楼梦》,“你记得什么什么这一回吗?里面王熙凤怎样怎样………”

我听得一头雾水,真是惭愧,他说的这一回我记不太清了。老人聊得兴致勃勃,连问诊都顾不得了,看来是个红楼迷无疑了,旁边的实习医生告诉我老人是市里红楼研究协会的会员。

这位老医师对《红楼梦》的热爱让我感动,虽然职业有分别,年龄有差距,但对红楼的热爱却是一样的。仅凭这一点,就感觉我们可以做朋友。

我把对红楼的喜爱作为鉴别朋友的一个标准,凡是喜欢红楼的人都可以做朋友,一个喜欢红楼的人,能差到哪里去?

首先,能看懂并喜欢红楼的人,起码是一个文学修养较高的人。

虽然红楼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文学性极强,里面有大量诗词歌赋,没有多年的文学修养是看不进去的。

其次,热爱红楼的人大多有一颗纯真的心,没有被世俗污染。

文学本来就是一件务虚的事情,《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中顶峰之作,更是文学中的文学,务虚的最高境界。

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来写红楼,自嘲:“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红楼的人是一个痴人,读红楼的何尝不是痴人?痴人说梦给痴人听罢了。

红楼主人公贾宝玉,在世人眼中不过是一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纨绔子弟,弄不好还会被误认为是眠花宿柳的轻薄子弟。

不仅能看懂而且喜欢看红楼,这样的人是认同曹雪芹,认同贾宝玉的人,能看到并欣赏宝玉那一颗纯真的心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因为有着同样一颗纯真的心,我们才喜欢同一部《红楼梦》。

仅根据这两点,就可以判断哪些人是同类人,能不能做朋友。

如果只是看红楼还不足以表达我对红楼的喜爱,我还要在看中写红楼。来到后,我开启了我的“红楼系列”。

起初,并没有要写系列文章的打算,只是读书有感而发就写一篇。后来加入过两个红楼共读群,在大家的感召下,我就连续又写了几篇,到今天共写了七篇,都收在了【桂子品红楼】里了。

平时更文上两千字都不容易,但是一写起红楼来,笔就刹不住了,一口气写三千字不在话下,最长的一篇写到了近四千字。

这种情形在我写其他书评时也不常见,只有写红楼才这样。一写起红楼来,心中似乎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笔下好像桃花绽放,千朵万朵难以胜数。不知不觉就跨过两千字,直奔三千字甚至四千字。

这就是我和红楼的缘分吧,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前生注定,今世有缘。

因为 《红楼梦》,我认识了一群同样爱红楼的朋友,我们称呼彼此为红友。

疏食遨游客老师那一篇《喜欢红楼的人,有一个世界在找你》,让我和各位红友得以相聚在一起,欢迎更多红友相聚在“红楼世界”里。

哪怕平时在群里很少说话,心里也感觉很温馨,因为我们都爱着同一个《红楼梦》,有种找到心灵皈依的感觉。

如果将来有机会见面,也许不需要任何证明,只要彼此手里拿一本《红楼梦》就足够了。

就像遨游老师所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生的书,也可以一生读《红楼梦》”。那么,我希望让我与红楼的缘分再长点儿,再久点儿,长到足够一生的时间。

欢迎关注订阅【桂子品红楼】,还在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2021-1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红楼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