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让我们找到人类最初的感动,回归本真的幸福

人类从钻木取火,磨石成具,一步步推进了人类向文明的迈进。是劳动改造了我们,我们从实践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进而思考,让自己的想法渐渐成熟。

但自从人类有了一些专花脑子就能生存的人,人类的处境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危险。比如,在没有金钱之前,人类使用的是物物交换,可自从发明了钱,人类就成了钱的奴隶,一个人没钱,目标当然是赚钱,可是一个人有了钱,他的目标就是赚更多更多的钱。在本国赚钱还不够,还要把公司开到别国去;开到别国大城市还不算,还要把市场开发到别人乡村的旮旮旯旯,不把更多的人奴役肆不罢休。

人类创造金钱,本意是便于人们交换物资,但最后人类并不为创造物资而忙,只为攫取更多的金钱,享受不劳而获的特权而活。

如果说发明金钱是人类的一次大灾难,那么现在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可怖的边缘。医学原是用来治病疗伤,但是现在医学的高度发展,随时你想整咋样就整咋样,想割那里就割那里,把个好好的人整的千疮百孔,还美其名曰“整容”。整容就整容罢了,最可怕的就是换心换身体部位的。有钱人命悬一线,还死赖着不肯死,高价买健康人脏器,导致有些亡命的穷苦人滋生不法之心,偷人家小孩骗人家年轻人获取鲜活脏器,换取不法之利。

人本是一个系统,社会、生活无不是一个系统,然而现在各科各学分门别类,我干某个专业就干到极致,其它一概不用考虑。你比如说那个律师,我不就是个打官司的吗?哪有活我就接哪,只记得拿了别人的钱帮别人把官司打赢就得了。至于真相,那只是法官要考虑的事。

再说万恶的网络,网络刚出现那会儿,到处都是振奋的消息,在紧急时刻天各一方的专家可紧密合作,能迅速得出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然而,现在全世界无不为无所不在的网络烦恼,孩子沉迷网络不学习,家长沉迷游戏对孩子的话置若罔闻,路上行人匆匆过,每人一手机相伴怡然自得,聚会时每人一手机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神游。

特别现在还专门分了个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何谓脑力劳动者,我的理解是那就是天上的神仙,脑子随便一动,手随便一指,就能倒转乾坤,而不用食人间烟火。而所谓的体力劳动者呢?或许就是那木偶,高级一点的话,或许就是那机器人了。

各位看官,人真有这么分类的吗?这么分不仅缺德,还缺水准。人本劳逸结合,心脑并用,动脑又动手,怎可以这样分,把人搞得像个僵木似的。说起来也真是可悲,现在人正在两级分化,一类是创造者,一类是享受者。创造者无限量把自己创造的各种东西塞给享受者,享受者把这世上仅能挣下的点家当全拿来供奉给创造者,完全被创造者创造出来的东西给奴役。

这就是所谓的割韭菜吧,来一茬割一茬,因此也就有了“躺赚”一词。“躺赚”无非就是服务大众呗,且让大众一直摆脱不了你的服务。于是,享受者变成了那个没有选择的婴儿,来什么我都接受。享受久了,也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就成了那个名符其实的“婴儿”。

上层创造者为保持这种现状,居然还想出了个什么“奶嘴”政策来安抚大多数平民。如何从现在这个“科学”的怪圈爬出来,不受这个怪圈的桎梏,我们有必要动起手来,不但要自起手来,还要动起脑来。脑活了,心也就活了,也就能拒绝创造者们的硬塞,也就具有了把我们创造的东西塞回给他们的能力。

你想割我韭菜,还说不准谁割谁呢。由日本学者木内胜所著的《手工图鉴》就让我们自己动手,用自己身边资源制作手工,不仅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还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想要玩什么,就能自己做个什么玩意儿取悦自己,根本无需掏钱去那超市买一大堆中看不中玩的破烂玩意儿。

图片发自App

我们自己制作的东西,就算坏了,我们也能自己修,玩腻了,也可以再做其它的。既动手,又动脑,既锻炼了大脑思维,又满足了内心愉悦,何乐而不为?

本书就是一本可以让你从零开始的手作玩具完全指南。

图片发自App

书中以制作工具为切入口

图片发自App

8种不同工具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4种难易程度

图片发自App

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满足不同程度读者的需求。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你是初学者,不借助任何工具,也能制作属于自己的玩具。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你已经是位经验丰富的手工达人了,新的挑战已经在等待你。

人脑的想象毕竟是虚妄,就算你是一个高级的脑力劳动者,时间久了,你想得到的虚荣得到了满足,也就只剩下空虚了。只有动手又动脑,经过实际的接触与劳作,看见一件成品出现在眼前,你才会变得充实自信。

不信,你就来听听马修.克劳福德和尼娜的故事。

马修从哲学专业毕业后,他在华盛顿的一家智库但任执行董事,地位相当于政府的高级工作人员。他在智库身居高位,颇具影响力,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敏感话题,游走于权力的游戏。

然而,办公室的生活令他感到无比沮丧,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马修辞去智库的工作,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他描述了双手接触机油的真实可靠的乐趣,每当有摩托车主来修理发动机,他都感到了肩负的责任。每当修好一辆摩托车,他都会有感觉浑身充满自信,而当车主来取摩托车当面向他道谢时,那种共享的快乐更是无与伦比。

尼娜本是一名网站主编,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在电脑前编辑着夺人眼球的标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取点击率。这样的工作虽然给了她稳定的收入和保险,但是也让她感觉脱离了“真实感”。在痛苦与煎熬中,尼娜决定辞职。

辞职后的尼娜应聘了一份木匠助理的工作,根本不熟悉木匠工具与术语、没有半点经验的她就这样踏入了木工行业。充满了汗水、脏话与不确定性的木匠生涯让尼娜学会了如何比工具更聪明,让她更加理解了奥维德、加西亚•马尔克斯、契诃夫等文豪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她找到了“如何更真实地生活”的方式。

在这两个故事里,你一定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快乐,是它让我们找到人类最初的感动,回归本真的幸福。人生的旅程总是在探寻,而探寻的最好结果是回归,千万别迷失了方向。如果你的孩子还年幼,给他一份最原始最纯净的快乐,让他以后的人生从不迷夫,就有办法找到回归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工制作,让我们找到人类最初的感动,回归本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