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巴结讨好老师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01

今天下午在小区门口前买小吃,走到常吃的摊前准备点菜。但在摊前站了一会儿都没有听到阿姨熟悉的招呼声,抬头一看发现卖小吃的阿姨正在和一个穿着讲究的女人火热的聊天,言语间谈到了孩子的学习。我在摊前等了好久好久阿姨都没有理我,并且在那个女人走之前用近乎于卑微的姿态塞给她了满满一碗小吃。

在女人走远之后阿姨才很不好意思的对我说她是孩子的班主任,希望我理解一下。

我并没有为刚才等待许久的事情生气,反而是一阵心痛和惋惜。


02

这些老师可能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普通人,说不定也要为房贷车贷发愁,买菜也会讨价还价,没有一点特殊性。但是在家长看来,老师的地位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需要好好款待巴结的特别关注对象。

教师这个群体也是拿钱办事而已,大部分老师也就是拿了他该拿的钱,做了他该做的事。甚至有些老师收着昂贵的补习费但是并没有给到学生相应的补习强度和效果。

把老师推崇为伟大无私的职业真的有写以偏概全了,毕竟无私奉献,把学生视为自己亲人的老师永远是少数。

现在都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在校门口看到一个被太阳晒得很黑、满脸油光的老大爷提着一个装着两只鸡的麻布口袋在校门口被保安拦住。在他们的交谈中隐约提到大爷是要把鸡送给某某班的班主任。

大爷眼睛被晒的眯成一条线。

我看着麻布口袋里露出脑袋的两只鸡,心里一阵酸楚。

我在思考那个大爷所做的一切对他的孩子有没有好处,巴结讨好老师真的对他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实质性的帮助吗?只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

学习永远是靠自己啊。

回首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给老师送礼的那些同学,无一例外都混得很一般,无论是那些还在读书的还是以及走出社会的,都非常一般。

反而那些一鸣惊人的,都不是读书时代喜欢跑办公室讨好老师帮着做事的那一类同学。


03

大学时代喜欢巴结讨好老师的就不再是家长了,而是身边朝夕相处的那些同学。

着仿佛是某种“传承”。

大学时代和老师关系好的好处看似很多,比如那些抢着帮老师做事,帮老师拿快递买早餐的那些人可以在某门课程中获得较高的分数,直接与评奖评优挂钩。

很多时候看着周围某些同学对老师殷勤的笑脸就忍不住感概,把讨好老师的时间放在学习真本事上不好吗?把给老师买早餐的时间用来背单词不好吗?

空有一张白嫩的鸡蛋壳是很容易被打碎的。

我喜欢的师生关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去特意拉拢,把自己该学的东西学好,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如果能与老师成为朋友,那一定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处于平等的阶级状态。

有人可能会说巴结老师会锻炼沟通交流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我觉得锻炼交际能力做好的方式不是讨好老师,而是走出学校,走进社会。

多去一些志愿者活动,认识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

多去尝试不同的兼职,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交流。

这些锻炼可能比讨好老师要来的实在一些。


04

不得不承认,这种油腻的人社会上很多很多。读书时讨好老师,上班时拍领导马屁,毕竟人都喜欢听一些不切实际的好话。

不同的人也许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但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够不要逐渐成长为这种人。

因为那些靠着软技巧得到的东西会轻易的失去。

永远是一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过硬技能在关键时刻才能说话。就是所谓的“真功夫”。

扪心自问,读到这里的你请想一想,在你真正遇到很大的困难时,你曾经讨好过的那些人会给与你实质性的帮助吗?

你帮助你的只有你自己,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硬道理。

                                                                                     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 巴结讨好老师并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