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吸收,野蛮生长

01 

细水流长or野蛮生长


你应该有过这种经历:

面对一项任务,野心勃勃地给自己做过个详细的计划,这个月,这个周,这一天我要完成哪些哪些,计划实行3天,就没有然后,不了了之了……

也许你还有这种情况:

期末考试不到一周,面对七八本崭新的专业书,开启光速模式:平时一个月看不了一本书,考试前一天看几本书;

三脸懵逼的情况下得知明天早上必须拿出方案,熬了个通宵,查了几十篇稿,写出了自己都佩服的稿子。

为什么同一个人做事效率这样不同?除了环境逼怕,我想是行事风格。

大多数人提倡“细水流长”,而我却独爱“疯狂吸收,野蛮生长”。

02 

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快速成长


疯狂吸收,野蛮生长的故事读来总让人热血沸腾。

公众号“剽悍一只猫”猫叔就总给人一种“燃”的感觉。

开通公号四个月涨粉10万,一年涨粉70万;

在平台上推出的付费课程1小时收入15万;

从二线城市到了上海,签了两本书,从失业青年到月入10万;

所有人都感叹他的飞速逆袭,却不知道那些他疯狂吸收的每个阶段。

为练习演讲,两个月里除了上班,他录了1000多个视频;

2016年的目标:采访100个大神级牛人,写100篇人物访谈;读完100本致用类书籍,写100篇读书笔记,他以身作则;

为完成10小时发表5篇文章的约定,熬夜通宵写作。

他自己都说:想要学的东西太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得逼自己用力跑。

大多数牛人的逆风翻盘背后,都有一段疯狂成长的时光。

江湖人称“猫叔”

03

坚持固然可贵,但你应该逼自己一把


考研的人数逐年攀升,但有这样的情况:

有人准备了一年甚至更久没考上,有人准备了4个月考上了。

小羊学姐就是成功的后者——4个月第一名考进人大新闻系。

9月份才决定跨考的她,少了很多前奏和准备工作,

联系好学长,买好20多本参考书,就立刻投入看起来,

当其他人在纠结怎样做笔记、怎样方便记忆、怎样调整心态时,

她三天一小本,五天一大本,每天处于15个小时的高强度复习中,

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开始的时间太晚了,每天我都处在高压下,但前进的步伐却超过身边大多数人。

见过太多“未雨绸缪”的坚持,可长期作战本身就很消磨意志,

与其温柔地对待自己,倒不如不给自己留退路,在限定的有限时间里疯狂成长;

坚持固然可贵,但你应该逼自己一把。

学姐最后一月的复习计划

04

知识体系的快速建立


前两天听了一位短视频大神的经验分享:

二本院校毕业,毕业后4年从月薪2000客服到身价千万,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抖音运营粉丝增长5000万,

他的疯狂吸收阶段是2015年,这一年他利用下班时间听了线上线下200多场讲座,

从一窍不通到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2016年就开始受邀到龙湖地产、新东方等当客座讲师,

他说:毕业后的四年没有一天我不在疯狂吸收,以前我不看电影,但为了补长短视频的课,我每晚刷视频到凌晨两三点,用一个月看完了近三年来国内外各种电影。

牛逼的人之所以牛逼,不是因为有多聪明或者平台有多好,

而是他能够做到逼自己接住短时间内劈头盖脸咋来的新鲜知识,迅速形成自己的体系。

从不会到会,从会一点到精通,从大脑一片空白到有自己的想法,“疯狂吸收、野蛮生长”让知识体系快速构建。

你之后需要做的无非是用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来慢慢消化沉淀和运用。

05

自我肯定的成就感


之前准备一场挺重要的专业考试,很多朋友三个月前就在翻书做题,

因为事情太多,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只有5天,

虽然学过一些,可基础很差,不想拖到第二年的我只能咬着牙开始复习。

人家每天看4个小时,我得看到凌晨三四点;人家每天翻两三章,我一天得翻十多章,

最后我成功地拿到了资格证书。

过程很艰难甚至是痛苦,可是那种光速般的成长似乎都能够触及,

当那么多知识、那么多新颖的想法铺天盖地打到你脸上,真的可以唤起你最原始的学习欲望。

而期望的结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种成功后的自我肯定感也将成为你下一次疯狂的无限动力。

06

干就完事儿了


很多人怀疑这是“填鸭式”或者“揠苗助长”,只适合基础工作而非思维提高,

但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兴趣培养、学习考试等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无非都是拼广度和深度,短时间注入到你大脑里的新鲜血液在你的一次次理解与运用中会转化成下一次突破瓶颈的资本。

这又有什么错呢?

疯狂吸收,野蛮生长。

人生不像做饭,不能等到万事俱备才下锅。同样,生活需要一些波澜和挑战。

“干就完事儿了”

当你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全世界都在为你让路。

2019开始吧!

奔向2019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狂吸收,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