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牛顿说,真理往往是简洁的。
1.利用心智,不断成长
书中(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
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经过长期思考,弗兰克终于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脑左右!于是,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他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相反,他在脑海中设想,自己重获自由之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讲给来宾们听。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尽管身处集中营,弗兰克却可以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我们要成为大脑的主人,不要被大脑牵着鼻子走。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试着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不断的脑补成功后的画面,也许成功就会离我们更近一些。成功也更容易让我们坚持下去。
2.摆脱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书中讲他自己的案例。
主人公在自己小时候无意中学了一个计算机课程。当时她也不知道有用还是没用,他的父亲说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拿着10元钱报名去学了。
若干年后,他竟然用上了他所学的计算机课程,成功的利用计算机编程并出了自己的书,当时的10元钱学费.为自己挣下了100万的利润。
作者在书中跟我们我们举例说了,有一部分人称为甲,有一部分成为乙。甲的一方,不会为了学那东西有用,而去学习。乙的一方则是为了有用才去学习。
这让我联想到了网上的一句话。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 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只有学习了才知道他它是否有用?而不是先有用然后再去学习。就像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在遇到能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尽量多学习。
突然想起,我18岁那年。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当时因为电子厂内部文员缺失。公司人力资源部决定在已有的人员之中,凭学历抽调一部分上来做内聘文员,当时我的文凭是在中专学历。
因为我的简历文凭上写的中专,所以他们就叫了我去办公室打字。制作表格。我记得当时连我在一块儿有三个人。
办公室人员让我们打字的时候,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键盘上缓慢的敲打着字,在记忆深处拼命的拼凑出五笔字根,我打的很慢。打错的很多,退了又打,打了又退。打的什么内容,我已记不大清了。只知道到最后只打了几行字。因为太多年都没练习了,我已经忘的差不多了。
记得我上中专技校的时候,我们学习五笔打字,只因为当时贪玩心重,学业不精,加上多年的未练习,早已经把五笔忘得差不多啦。
我错过了那次有可能改变我命运的机会。当时我心里非常的失望,我在想如果那个时候好好学。经常多练习,也许这次就能改变我的命运,也能改变我的认知高度。
当我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时。心里想的是自责,却没有行动。没有想着怎样努力的提升自己,改变当时的处境。
这也许就是一个人认知的局限差异!
不求上进是当时的大环境,大家都是在最低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得过且过的,过着认为还算不错的日子。
还记得有一年在深圳上班的时候,我和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一起相约。自费报名学习电脑,钱已经交了。可是那位朋友坚持下来了,我因为懒惰而放弃了。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所以我的一生都很平庸的,只能给别人当打工仔。
想想人就是这样,看着别人学习,自己想学习,但是往往却没有坚持下来。
所以,认知局限决定了每个人是否能成功。也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当一个人真心想学习的时候,他就一定能够想要去学。一个人随波逐流,看着别人想学,她也跟风去学的话。是注定失败的。
人在该学习的时候,该学习的年纪就应该好好的去学,千万不要去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不管有没有用,我们都应该想着多学一项技能。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