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孤独

长久以来,尤其是毕业以来,随着我社交圈子的相对增大与缩小,有一种感觉正在我的内心中弥漫开来。这些感觉形成了碎片化的结果,例如一瞬间的失神,忽如其来的惆怅,莫名其妙的发呆——于是我知道是孤独来了。常言道“越长大越孤独”,看起来是这样的,实则不然。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但不是一出生就能体会得到复杂的情感,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对不同情感的学习程度也有所出入。与其说越长大越孤独,不如说越长大越了解孤独的滋味。

孤独可怕吗?我认为它并不可怕,但它着实有害。它使孤单的的人走向自闭,是使焦虑的人走向抑郁,使乐观的人走向分裂,使自信的人走向迷茫。走出校园后的阵痛不仅来自于社会与生存的压力,更有环境和身体状态变化导致的心理变化带来的影响。我总喜欢重复“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原因是当我们的环境和自身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时候,负面的情绪就会开始滋生;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没有合理的自我调节进行约束的话,就会在孤独的推波助澜下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孤独是怎么来的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它是一种主观情绪,即“你认为你与大家有隔阂或疏远”的情绪。一个普遍的情况就是,明明身边朋友很多,也在继续认识很多人,却依旧在独处时感到落寞;日常的事情和应酬很多,却还是在自我放空后感到痛苦。按照大家常用的愿意相信的理由,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交不到真心朋友,一腔真心话,空与月诉说。我想把这个理由推翻,我就要先跟大家讨论一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活于世,有足够的能力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足够的信息。一定量的信息会使人产生一定程度的认识,这些认识将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信息十分重要。错误的信息或非对称(公司有所有求职者的简历,每位求职者只有少量公司的简讯)的信息,往往是与正确的或对称的信息的来源是相同的,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嘛。我们去见一个人,交换了各自的近况,了解一些故事,这时我们就接收到了一定量的信息。去见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会接收什么样的信息,主观的决定限定了客观的信息,抑或说主观的选“鸡”下了客观的“蛋”。主观凌驾于客观,为孤独的产生创造了第一张合适的温床;同时可能诞生的还有误会,它是孤独产生的第二张合适的温床。

如何解决掉孤独?解决孤独是不可能解决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解决的,人不可能处于完全的理性状态,只能这样任由孤独产生。我们可以解决的是孤独带来的副作用。生活中总是有我们改变不了的人,总是有我们决定不了的事,不同角度切入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孤独反正像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总要一年来上几遭,可防可控,即便有可能是过后一片狼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了解它,就像考试前掌握全部知识体系,比赛前熟知对手所有弱点底细一样的了解。情绪不应该被压抑,处理孤独的负面影响应该是一个开环向上的过程,想起了谁就联系谁,开不了口就写成信;对自己的身体更负责一点,对自己的知识再扩充一点——人生苦短,有的是苦,有的是短;有的是苦,有的是短——趁青春年少,为不负所托。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