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42

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疗法(一)

一、社会建构主义导论

现代派的学者认为现实是客观的,是可以通过科学化的方法而被系统化观察并了解的。现在拍的学者认为,人们与某些客观规范偏离过远往往是人们寻求治疗的原因。

社会建构主义便是后现代主义观点下的治疗模型;它强调来访者的主观现实,但不重视探讨这种现实的准确性或合理性。

在社会建构主义疗法中,治疗师并不会承担专家的角色,而是更倾向于采取更为协作或协商性的立场。来访者将被视为其生活的专家。

在社会建构主义疗法看来,和来访者合作性的关系往往要比评估或干预策略更为重要。

社会建构主义疗法根植于四个基本假设,这些假设也将后现代主义与传统的心理理论观点区分了开来。第一,社会建构主义疗法对那些一直以来引导我们理解世界的常规信息提出了挑战,社会建构主义疗法的治疗师提醒我们去质疑那些关于世界本原的假设。第二,社会建构主义疗法认为我们用以理解世界的语言和概念都是局限在某些历史条件和文化之下的,知识都受到了时代和文化的束缚。第三,我们的知识是在社会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我们所认为的“真理”其实是人们在生活中日常交往的产物。因此,并不存在唯一的或“正确”的生活方式。第四,协商性理解(社会建构)被认为是一种影响社会生活的实践,而不是单纯从社会生活中抽象提取出来的。因此,知识和社会活动其实是并行的。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历史

大约一百年以前,弗洛伊德、阿德勒以及荣格对心理学、哲学、科学、医学甚至艺术领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到了21世纪,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知识来源的重新建构似乎又引发了另外一场心理学领域的革命。后现代思潮对很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当代的心理治疗实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协作语言系统疗法

人们寻求心理治疗往往是因为他们固着在了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系统中,其中所有的语言、意义和过程都是单一的——只与问题有关。而治疗则是另外一种对话系统,治疗因其“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性质而能够对来访者起到治疗的效果。

治疗中,治疗师会采取询问的态度,在来访者给出回答之后,治疗师将继续提出问题让对话继续。这个过程和苏格拉底式对话十分类似,不同的是,治疗师事先并不知道来访者讲述的故事,会往怎样的方向发展。这种对话的目的不在于向来访者的叙述提出对质或挑战,而是要让来访者讲述或复述其故事,直到来访者建立起新的故事或新的意义为止:“讲述自己的故事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可以把个体的过去带到当下来”。通过关注来访者的故事,治疗师——来访者的对话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聚焦新意义的对话,并且,这种对话将能为来访者找到新的叙述。治疗师的“无知”态度在焦点解决疗法和叙事疗法中都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