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为什么家里做什么都是你说了算!”

京姐最近大概是进入了不公平敏感期,一直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不公平,为什么家里做什么都是你说了算。”

这极大的挑战了我的权威,让我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上周六,一早她就抱怨不公平:为什么你们都是周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我就得听你们的,先去写作业。

一开始我很耐心地跟她说:“爸爸妈妈也不是想干什么都干什么啊,我们也要做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后,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自由。你现在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

我说这些她当然是似懂非懂,也并没有听进去。

一早上做作业她都是各种不情愿,到了听写时,又开始抱怨听写作业太多。

整个过程我一直憋着火。

这时候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把手里的书甩到桌子上,丢下一句:“你吃我的喝我的,你觉得公平吗?你说我自由,我耗了多少时间精力在你身上,我自由我就不应该花时间在你身上,我只做我自己的事就好了。你以为我愿意跟你耗时间啊,你爱写不写!”

然后我就进屋做自己的事,不再理会她。

之后她跟爸爸去上课,中午吃完饭又去上课,一直没看到我。

打电话给我,我也没接。

反复打了三四次之后,我接了。

她问:“妈妈,你还不高兴吗?”

“我有什么可高兴的吗?”

“妈妈,别不高兴了,你要和烦恼握手言和。”

我忍不住笑了,哪儿学的这句,还挺受用的嘛。


下午回来后,京姐悄悄地跟我说:“妈妈,你不接我电话,我可担心了,生怕你出什么事儿。”

哎呦小样儿,居然知道担心妈妈了,我心里还是蛮安慰的。我说:“这话说得真贴心窝啊,看来妈妈还是没有白花时间精力在你身上嘛!”

事情发展到这儿,我不但和烦恼握手言和了,也和京姐握手言和了。


但是,事情也没有完,礼拜天一早早读,我选了一篇文给她读,她说不行,要自己选。我知道如果由她自己来选,肯定又会选读过好多次已经滚瓜烂熟的那种。

于是,我就跟她商量,我帮她选,她帮我选。

她同意了。

然后各自读了对方选的文一遍。

我说继续读第二遍吧,她选了一篇古文给我,读了一遍还是很生疏。

她说:“不行,不再读这个了,我要另选一篇更难的给你。”

“我们第一篇都没读熟呢,读熟了再换。”我认真地说。

“不行,凭什么每次都要听你的,我就是要选个更难的给你!”京姐大声嚷嚷着,把我手里的书抽过去了。

    我也很强硬,说:“那不用读了,继续做你的作业吧!”

“凭什么又要听你的,规则都是你定的,不公平!”京姐急得都要哭出来了。


事情又开始僵持了。

我觉得我已经没辙了,不知道该跟她如何沟通了。

为了缓和气氛,我只能另辟蹊径,张开双臂对她说:“来,妈妈抱抱你。我们不能再像昨天那样僵持了。生气除了浪费时间和伤害身体之外,任何意义都没有。来,我们和不公平握手言和吧!”

一说“握手言和”,京姐也忍不住笑了。


事情又告一段落,但是京姐深层的对公平的需求我觉得肯定不能就这样通过打岔放过去。我想她应该是进入了不公平敏感期。

据研究表明,孩子在8、9岁阶段,习惯说“不公平”。

遇到任何规则和活动,他们首要的判断就是:这对我来说公平吗?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逆反心理。我们常说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呢?

它是人在被动时产生的一种本能,是一种自发的反抗心理。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受到控制或压制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孩子在两岁时,会出现一个表现得比较顽劣的逆反期,而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体现得很明显,甚至表现出报复心态。

但是,除了这两个被大家广泛认知的逆反阶段外,事实上,人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逆反心理,即使成年人也不例外。

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尤其是孩子。


那么,再来看孩子的“不公平”反抗其实就很明了,这是孩子的认知达到一种水平的表现。

这是一种好的表现,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似乎在挑战自己的权威而暴跳如雷,“你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从而一味去压制。

就像我的第一反应那样,被京姐的“不公平”反抗气得暴跳如雷,口不择言。


作为父母,我们都会苦恼于孩子的逆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和人类所有的本能一样,逆反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洪水猛兽,需要刻意压制。

相反,我们应该看到,逆反心理,在某些条件下其实发挥出的是积极的作用。

当孩子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出现与父母分离或相悖的意愿或意见时,恰好说明他们开始建立起了自我的意志,开始慢慢成长起来了。


儿童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认为:

“1.逆反心理是一道屏障,它能帮助孩子抵制依恋对象以外的人,保护孩子不受陌生人的误导和控制;学步期的孩子开始逆反,这个阶段幼儿是很脆弱的,需要人百般照顾,逆反心理是大自然为孩子设置的一道防护栏,这道防护栏会一直保护他们,直到他们足够成熟,可以抵抗住外力的作用。

[if !supportLists]1.  [endif]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会帮助孩子减少对家庭的心理依赖。通过屏蔽父母的期望和要求,逆反心理为孩子培养自我意志创造了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忍不了父母制订的规则,其实是一件好事。孩子的不公平意识出现,会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创和自主意识的人。


认识到这些之后,我再回过头来反观京姐这段时间对“不公平”的各种要求,其实应该感到欣喜,看到孩子在成长,她在建立一定的判断力和选择标准,而不是只看到她在挑战我作为一个母亲的权威,她开始不愿意听我的了,然后感到一系列的挫败感,在发火后甚至几乎要放弃对孩子的引导。

我想,我们应该给孩子制订规则和选择的机会,让她自己来做决定,然后承担结果,并复盘自己的规则和选择,从中得出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

作为父母,不要一味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仅仅凭借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判断力,就把孩子任何自主性的幼苗都一味的掩盖住,这绝对是不合适的。

我们自己其实也有很多判断失误的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判断就是绝对准确和绝对利于孩子成长的,那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去尝试,而我们只在一旁官产,做必要的提醒和引导即可。


当然,不公平意识、逆反意识和孩子真正独立之间的转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这就是孩子成长蜕变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公平,为什么家里做什么都是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