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诵读日记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晴 昭通市

注:以下内容来自罗大伦博士,在喜马拉雅上播讲的《每天聊点道德经》第十三、十四讲。

1、原文

通行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徼”(jiǎo)

马王堆: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2、译文

徼: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我们通常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事物,而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跳出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结果也许会更好。

我们应该保持清静虚空的状态,去体会“道”的运转,获得启迪、获得大智慧。试着每天静默一会儿吧!

一方面放掉欲望,保持虚空,不带主观色彩,去感受“道”——直觉;之后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带着自己的学识去观察事物,去分析事物运转的规律——理性。

在一件事情中,如果能够用两种角度结合着去考虑问题,这便是一种智慧。

3、感悟

有的时候,跳出局外,保持“无”的状态,更容易看到真相。所谓:无关生智,局外生慧。公众演讲为什么会紧张?太在乎成败得失了,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了!如果就当成和朋友聊天,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与评价,还会紧张吗?

而有的事则必须要躬行、实践,才能真体会到事物的真谛。同样是演讲,要达到自由洒脱、信手拈来的境界,必须要多亲自登台练习,才会达到这样的境界!这就是“有”!

佛家常说要持戒,常用打坐静修,这是保持“无欲”。而要渡人,要普度众生,就又必须要常怀慈悲之心,要有渡人之心,且必须要走出寺庙,整天在庙里渡谁呢?这又是“有欲”!

同样是医生,给陌生人做手术,一般“心狠、眼准、手快”;但如果手术台上躺的是他最爱的人呢?末必真能淡定吧?前者“无欲”,而后者“有欲”。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诵读日记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