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高中孩子,抑郁症。她有一个症状,一到学校就感觉很疲惫,一碰学习就感觉疲惫,所以总是没有精力,不想去学校,不想学习,总是拖延。
1.连接症状的原因!
一个孩子学习感觉到累,必然是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受挫,感觉到压力,感觉到无法达到,感觉到糟糕,想要逃避退缩。
而不想去学校,就是她面对不了,想要逃避的方式。
通常这样的孩子,都有一个高要求的人格,或者被周围高要求。当然高要求本身没有问题,促使孩子达到更高更好的目标,促使孩子进步,只是长期高压,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而长期高压,孩子必然容易受到挫折,受挫也是很正常,只是受挫后的难受的情绪需要被关注,被理解,被释放。其实往往关注和释放了这些难受情绪,孩子就会产生更强的动力和力量。
只是现实中,往往这样的受挫情绪不容易被关注,孩子自己也找不到健康合适的情绪释放通道,这就很糟糕。特别是受挫后还不被理解,甚至被责备、否定、质疑,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催眠疗愈深度创伤技术,可以很快很精准的连接到症状、创伤的根源,或者通过投射,能够很精准的把握疗愈的方向!
疗愈情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恢复!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催眠中连接学习疲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她感觉到累,是潜意识里总是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达不到就感觉累。
连接成长中的创伤,她回到小学时,她成绩很好,老师和爸爸总是说她能考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这给她树立了很高目标。
在她的潜意识里内化了这些高要求,并且无上限的接受了必须达到这些优秀目标的暗示,但却忽略了压力带来的焦虑和难受情绪。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长期高压,会产生应激反应,会容易受挫,但重要的是要看到受挫后的情绪。
所以这里,如果压力被看到,焦虑和难受的情绪有通道,高要求带来的负面伤害就会减少,同时还会产生更强的动力,达不到的包容度会增强,被支持的感觉也会增强。
所以,催眠中鼓励她将压力告诉爸爸和老师,建立一个释放的通道。并且催眠中让她认识到爸爸和老师是在用比较夸张的方式表达对她的肯定,减少对具体目标的执着,增强对自我的认同。
第二个方面,感觉到疲惫,是因为受挫后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连接成长中的创伤,她回到小学,被选上作文比赛,那时候老师还要求每天写一篇日记。
但就作文而言,她自己觉得其实写得不太行,最后得了一个三等奖。她感觉很失败,感觉这个奖只是老师的怜悯,感觉到很失落!
这里需要先关注情绪,释放情绪,催眠中鼓励她把失败和失落告诉老师,她以为老师会失望,但老师却鼓励了她,她感觉情绪好了一些。
而对她更关键和希望得到支持的人是爸爸。可是当她把她的失败和失落告诉爸爸时,却只看到爸爸板着脸不高兴,她感觉到很害怕,所以这里向爸爸寻求力量就遇到了挫折。
根据心理学知识和多年临床心理经验,爸爸之所以板着脸,没有给到力量,让她感觉到害怕,不被支持,一定是有更深的原因。
所以催眠连接更深的原因,她回到五六岁,爸妈总是打架,她害怕爸妈之间相互被打死了,因为有一次爸爸就把妈妈的腿给踢骨折了。(现实中其实并没有踢骨折,因为当时太小,出现了一些误会。)
催眠中鼓励释放情绪,她向爸妈表达她的害怕,但爸妈却无动于衷,所以这里向爸妈寻求改变力量再一次走不通。
所以这里变换新的方向,分离一个人格去温暖那个小时候的人格,释放情绪,建立力量。
再有,我们看到爸妈的争吵从很早就有,爸妈情绪容易急躁,但他们也是用吵架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是她承受了爸妈吵架带来的被动伤害。
所以催眠中,通过被动伤害剥离技术与界限分离技术,剥离爸妈吵架给到她的伤害,分离与爸妈吵架事件的界限。
同时,强化暗示爸妈用吵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也随着他们越来越意识到问题,他们也在不断改变。现在对比过去就有了改变,所以她越是能够表达害怕,表达感受,爸妈就越是能够意识到问题,就越是能够改变。
催眠中再看到爸妈,爸妈就没有打架了。
现在现实中爸妈的脾气也出现了变化,催眠中用现实中的现象去置换原始记忆中的情绪印象。她看到爸妈很和谐,自己也感觉很安稳。
催眠中,再回到小学作文比赛,她把恐惧害怕告诉爸爸,就看到爸爸为她加油打气,给她鼓励。
催眠结束,她就感觉到有力量了,看书就感觉很安稳,很舒服。同时她也有了新的认知,作文比赛不应该是为了得奖而写作,而应该是记录真情实感,这样得到的高分反而更容易。
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症的处理主要有这几部分:处理潜意识影响事件和因素;处理情绪;学会与症状相处;建立适宜的改善行为模式。
啊漫老师:
累计数千严重心理障碍案例实例,保存大量心理催眠实录,包括视频和文字,实战型心理障碍催眠专家。
专注及擅长领域:
抑郁症、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学生社交恐惧症及学校恐怖症;学生抑郁自残不上学;亲子关系疗愈;恋爱/婚姻关系疗愈;心理催眠技术与疗愈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