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邪?天才邪?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

叫我天才哈哈哈哈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或许我们会用一些常用说法来形容:智商高、脑子灵活、反应快、学习能力强,等等。这些说法展现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对“聪明”的认识。从智力概念的角度来看,它们都不够全面。

所以,什么叫智力?它是一种内化的心理能力,包含了如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逻辑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内容。由此,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认识也更细化。而智力水平高低,也不仅仅是一个“聪明”或“笨”就能概括。

在我国,影响比较大的智力理论是认知学派智力理论,主要有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

智力三元论将智力分为三个方面:实践智力,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适应环境,应对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自我觉知,需要实践智力;分析以解决问题,进行判断和对比,需要分析性智力;挖掘新的想法,领会概念之间的关系,需要创造性智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智力是相对独立的,一方面的高低并不能影响或决定其他两方面的状况。

之后,斯滕伯格还提出了第四种智力,智慧。它超脱于个体利益,体现在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上。拥有智慧的人能够获得更强的幸福感。当然,这个概念词语与我们平日对它的认识,应该是有语义范畴的不同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则对智力的认识更为具体,将智力分为了八类: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然主义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最后两种似乎可以跟三元论中的实践智力相对照,而其他几种大致都包含在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中。

从这两种学说中,我们可以对“聪明”有更准确的认识。人类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语言,还包括身体技能,比如运动员,比如一个技术非常娴熟的工人;以及包括适应性能力的学习,比如一个擅长与他人打交道的人,比如一个善于内省,了解自己的人。

所以,不是脑子灵活才叫聪明,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人才叫聪明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更为擅长的方面,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某一方面的表现就给他人打上“聪明”或“笨蛋”的标签。


而另一个关于智力的常见疑问或许会是:是否真的有“天才”存在?

首先得明确天才的定义。你可以在脑海里回想一下,那些大家公认的天才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我看来,天才就是指那些在某些领域有异常突出能力,并且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天才”说对普通人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既然有那么厉害的人存在,自己好像再怎么努力都赶不上,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时不时总会有这样的质疑声出现在心中。

好消息是,“天才”说是可以破除的。去年的一本《刻意练习》火爆图书市场。因为是正牌心理学家所著,且内容并不是空口说白话洒鸡汤,而是罗列大量实证以及实验数据,所以观点可信度较高。对当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对“天才”们是如何产生的分析。

若按照我们的理解,天才都是天赋异禀的,它的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说,从小时候起,不经过任何——或者仅受到很少——外在影响,他们就能非常擅长做某事,并且一直如此。

而事实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很多情况下,他们或许是遵循这样一条道路渐渐发展自己的能力: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受到熏陶,于是对某事某物产生兴趣,继而产生强烈的动力去实际操作,之后他们会受到老师的专业性指导,并且进行大量练习,直至完全掌握,将技能专门化,此时,练习仍然不能停,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他们脑中早已形成很多相关模块,模块之间也产生联系,并且还将继续扩展。

看,最重要的部分,其实不是我们以为的天赋异能啊。

从智力理论角度,也能找到“天才”说的破绽。

真智力理论是由大卫·帕金斯提出的。他同样将智力分门别类,不过角度跟斯滕伯格和加德纳有所不同。《在出类拔萃的IQ》一书中,他将智力分为三个维度:神经智力,指个体先天神经系统所具备的运行能力;经验智力,指在各个方面积累的全部知识和经验;反省智力,指综合性的策略运用,是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的控制系统。

记得一次看魏坤琳教授的演讲,他也引用了真智力理论,并且用公式将三个维度的关系更形象地展示出来:真正的聪明=(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若是“天才”,那更多的只是跟神经智力相关。他们在行为初期会表现出更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更好的运用。而若想让能力得到继续发展,就必须运用经验智力,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同时还要培养反省智力,让前二者的效用能够成倍发挥。

所以,“天才”或许只意味着起点高。但若想要继续向上,仅靠着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一步一步继续攀登。

瞧,这就是“天才”。是不是突然就觉得他们少了很多光环?是不是突然发现,这些事,自己似乎也能做到?

是的,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就算是一个天赋普通的人,如果他足够努力,那他迟早能与那些“天才”站在同一平台。到那时,一切就会像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谁能爬得更高,走得更远,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付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聪明邪?天才邪?其实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