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忙,只是借口

文/半夏

图片发自App

研讨案例——家长,你在忙什么?

在家庭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我为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折服,可是,凡事总有个意外:班里有两个孩子,是一个村的,而且很聪明,但是,每次家长会,两个孩子都缩在角落里暗自伤神,我给家长打电话总是没人接,微信留言也从不回话。偶尔在街上碰到孩子的家长,刚张嘴,家长就说有事要忙,下次再聊。两个孩子的穿着比较邋遢,脸上总是一道道,有时候喊他们到办公室洗洗脸,看到孩子的样子总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酸酸的。没有家长管教的孩子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字也写得歪歪扭扭,单靠教师在学校的力量改变起来比较慢。

对于这样不管教孩子的家长,教师怎样做才好呢?希望得到团队的支持,谢谢大家!

图片发自App

案例的题目是“家长,你在忙什么”,看来,这是这位案例提供者产生的疑问。那么,家长到底在忙什么?老师为什么不做一个调查和了解呢?或许,一次家访就能够解决这个疑问,老师为什么不去做呢?这是我的第一个疑问和困惑。如果老师真的去了解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或许,就没有今天晚上的这个案例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家访”这种家校联系方式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话、QQ、微信这些当下流行的新联系方式。老师和家长,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见不着面。因为长时间不见面,或者只是微信、QQ、打电话,别说是老师和家长这种关系,连亲人之间都会觉得感情淡了许多。

我记得,刚开始上班那两年,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家访,受到家长的热情接待。坐下来,随意聊一聊,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到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还有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这样,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即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点失误,家长和老师之间也不容易起摩擦。

我的第二个困惑,案例中说这两个孩子很聪明,即使年龄小,沟通应该问题不大。老师有没有认真地和孩子聊聊,通过孩子了解家长到底在忙什么?开家长会的时候,两个孩子在角落里黯然神伤,老师有没有确认,孩子有没有通知到家长?家长是怎么跟孩子交代的?其实,老师应该可以从孩子那里了解到家长的一些信息的。

图片发自App

从案例中两个孩子不讲卫生、穿着邋遢来看,或许,家长真的比较忙,忙到没时间管理孩子。否则,现在的家长,大都比较年轻,即使在教育孩子方面,或许他们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许在辅导孩子方面文化程度达不到,但最起码的卫生,应该是能搞好的。如果不是真的忙,哪个父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那么邋遢?甚至被人嫌弃?

但今天我要强调的是,不管家长在忙什么,也不管家长有多忙,都不应该荒废了孩子。忙,只是借口,推卸责任,才是事实。

在我们这边儿,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为了挣钱,把孩子抛给老人。虽然每个周末都有电话或者视频,却也无法弥补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孩子对对父母日渐冷漠、不愿沟通,就是对父母推脱责任的惩罚。

这样的父母,远走他乡,在外面吃苦受累,完全是为了生计,或许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明明在家,却也很少关注孩子的教育,很少主动跟老师联系。他们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只负责提供吃喝穿戴。孩子回家过周末,两天的时间,家长就嫌烦,有的干脆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两周或者一个月回家一次,花钱是小事,图的就是省事省心。

图片发自App

他们不知道,他们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所起的作用,远胜过老师。有一本书,名字就叫《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我们的家长真的应该看一看。通过学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肩负起自己做家长的责任。

新教育的家教主张认为,没有家长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只有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有一个事实,大家已经看到,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问题家庭制造出的各种问题孩子,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学校教育。我们无意指责家长,因为有些家长确实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所以,有人说,现在最需要接受教育的是家长。谁来教育家长?社会和政府都有责任,但是我们学校也可以做点什么,最起码可以在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或者,也可以召开家长会,把家长集中起来进行简单的培训。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是我们的,也是家长的,而且终归是家长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那些轻松的家长,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家长,上帝会送给他们一个不成器的孩子,折腾他们,折腾他们一辈子!

后果很严重,后果很可怕!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案例研讨】忙,只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