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廌学论语(八佾|六):欲拜神而不敬神,那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学习】

古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意味着“君权天授。”诸侯则祭境内山川。而季氏,不过是鲁大夫,也要跑去泰山祭祀。

泰山号为“五岳之首”,并非其最高,而是自尧舜时起,就作为历代帝王祭祀之地。“泰”寓意“国泰民安、厚重之德”。后世帝王如果没有特别巨大的政绩和功勋,都不敢去祭,当不起。所以季氏不但僭越诸侯,更是僭越周天子。

孔子听闻这事,就对弟子冉有说:“你作为季氏大管家,坐视其失礼,就不能劝阻一下?”冉有说:“季氏主意已定,我劝不住啊!”

孔子只好一声长叹:“呜呼!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为政第二》最后一篇学过,祭的本意是崇恩报德,不是求福避祸。如果祭的对象不对不要祭,祭的心不对也不要祭,没有意义。泰山是五岳之尊,其神聪明正直,其德巍峨高远。季氏祭泰山,名分不符,德行不配。泰山神如真有灵也不会享用这来路不明的祭品。

所以,这种行为不但毫无意义,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季氏家臣一看,就你这身份德行也可以祭泰山,我为啥不可以祭?后来家臣阳虎作乱,夺取季氏政权,应验了孔子说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当时的一个小国),而在萧墙之内也。”

华杉注,人人都有僭越冲动,过过干瘾。如果是小老百姓或者是歌星艺人,那还无所谓,因为大家一看就明白你是在搞笑呢。但做为一个组织领导,就要特别在意,不能任性。如果有了大功劳,大实力,大影响就得更加小心,要如履薄冰。否则,激起自己僭越之心,遭受别人情绪报复,十年不晚,自己还不知道。

【译文】

季孙氏去祭泰山,孔子告冉有道:“你不能救正这事吗?”冉有对道:“我不能。”孔子叹息道:“唉!难道泰山神会不如林放吗?”

【注解】

1、旅:祭。泰山在鲁国。古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则祭境内山川。季氏只是路过大夫,也祭泰山,不仅僭越于诸侯,更僭越于周天子。

2、冉有:孔子弟子,名求。当时是季氏家宰,大管家。

3、女弗能救与:女通汝。救,救正、匡正的意思。

4、曾谓:难道的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廌学论语(八佾|六):欲拜神而不敬神,那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