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学易漫谈(75-80)

75、苏东坡效应

宋代诗人苏东坡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往往要更为困难。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这种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的原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认识确实有一个认识“自我”与认识客观现实的区分,但这与观察现实应当客观全面是两码事,把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苏东坡效应”是不准确的。

卦体六爻是一个整体,六爻可分为三个“对立面”,即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还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爻为一个层次,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上爻为一个层次。对卦体的观察,无论是站在卦体以外的某个视角上,还是站在卦体的某个爻的立场上,总是不可能完全看到所有爻的,例如站在卦体的外部,面对二爻,那么就是二爻为完全可见,初三上五爻为部分可见,四爻则为完全不可见。再如站在初爻的立场上,那么二三四五爻为部分可见,上爻则为完全不可见;站在二爻的立场上,初三上五爻为部分可见,四爻则为完全不可见,如此等等,这就是说,在静态条件下,人们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看到所有爻的。要想看到所有爻,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卦体不动,观察者围着卦体转圈,横转、竖转,直到把所有的爻都看完。另一个是观察者不动,让卦体旋转滚动,也是直到把所有的爻都看完,这样才能对卦体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否则就会犯静止的、片面的错误。

为了获得对卦体的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六十四卦基本上遵循了上述两种观察的方法,或者是卦体不动而观察者动,或者是观察者不动而让卦体动。

卦体不动而观察者动,我们可以用屯卦为例,站在屯初的立场上,感受或观察到的就是“磐桓”,站在屯二的立场上就是“屯如邅如,乘馬班如”;站在屯三的立场上就是“即鹿無虞”;站在屯四的立场上就是“乘馬班如”;站在屯五的立场上就是“屯其膏”;站在屯上的立场上就是“乘馬班如,泣血漣如”。立场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这就叫步移景换。

卦体动而观察者不动,我们可以用乾卦为例,假如是观察者站在卦体的外部面对二爻,这时对初爻的观察得到的印象就是“潜龙”,“潜”字言其在下,虽然存在,但还是观察不明;如果是初爻自下至前来到了二位,完全暴露在观察者的视线当中,这就是“见龙在田”;如果二爻自前至右来到了三位,那么这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终日”就是“日终”,“夕”是傍晚,这是一个由明至暗的转折。这时候观察者依然不动而让卦体逆时针旋转,那么就可以看到乾卦的背面也即四爻,再继续旋转就可以看到五爻。假定这个旋转不停留,那么接下来就是原来的二爻又来到了二位,但是五爻面临的是一个拐弯,这个拐弯就是至上。这个方法就是把所有的爻都旋转到二位,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也能获得对卦体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

六十四卦的叙述,表面上是初二三四五上,这里没有什么观察到与观察不到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例如艮卦卦辞讲“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为什么卦辞要这样讲呢?原来艮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艮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四爻为“人”为“身”,站在这个卦体的外面面对二爻,那么就看不到四爻,这就是一个卦体不动、观察者也不动的例子。

苏东坡的诗说明观察不能只站在一个立场上,也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而应当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这样的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而完整的认识。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不只是适用于对客观事物,也适用于观察者自身。认识确实有一个认识“自我”与认识客观现实的区分,观卦爻辞中有“观我生”与“观其生”,“观我生”就是认识自我,“观其生”就是观察他人。认识自我与认识客观现实确实也有个难易问题,如果说认识客观事物是“正观”,也就是正面观察,那么认识自我就是“反观”,反观好比照镜子,镜子里的影像是反着的,这就需要调整、校正,而调整、校正又常与本人的好恶有联系,好比阿Q就怕别人说疤、光、亮,这就是认识自我要比认识客观事物更难的原因。

76、关系场效应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情况下“1+1+1”大于3。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增力作用”。“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情况下的“1+1+1”却等于0了。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减力作用”。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上,统称为“关系场效应”。

六爻卦的卦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群体,其中的每个爻,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有内聚力,另一方面也有摩擦力,爻在卦中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形成一个个关系场,只有从关系场的角度,才能判断一个爻的动向与能力,判断一个卦的变动趋势。

坤卦辞讲“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自此我们知道了爻与爻的关系有了亲密与疏远之分。依据天道,我们把关系亲密的甲乙丙叫做“甲帮”,把己庚叫做“己帮”,丁与辛介于两帮之间。依据人道,我们把关系密切的初二三爻叫做“供方”,把五与上叫做“需方”,四爻介于供需双方之间。这种亲疏关系贯穿六十四卦,是两根主线。但是由于三道的错综,每个帮派也都不是铁疙瘩一块,相互之间也常有勾连。

我们先以同人卦为例。同人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同人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按照天道分派,甲乙丙为甲帮,戊己为己帮,丁介于甲帮和己帮之间。先是初爻丁与三爻丙结盟,由三爻丙对四爻己进行征伐,四爻己则依靠五爻戊展开防御,战争的结局是三爻“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四爻则是“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卦三与四的战争,表面上是两个爻的事,实际上它们背后都有支持者。当着三爻久攻不克的时候,初爻丁又与五爻戊结盟,因此五爻辞才说“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我们再以泰卦为例。泰卦是个整体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按照人道是初二三爻的关系紧密,五与上的关系紧密。初二三同为阳爻,这就还比一个“富国俱乐部”,但是这个“富国俱乐部”成员却各有自己的打算。先是三爻丁依靠天道与地道上的优势,试图对初爻戊蚕食,三爻辞的“于食有福”就是把初爻看作是刀俎上的鱼肉。初爻开始虽然不利,但两个时间单位以后这个爻就会变庚,变庚以后就对三爻占了天时上的优势,因此初爻辞讲“征吉”。二爻甲虽然也是这个“富国俱乐部”的成员,但没有卷入初与三之间的战争,而是去接济贫穷的五爻与上爻,不惜失去初与三这两个人道上的朋友,这就是“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表面上看,同人初就是一个朝秦暮楚的两面派,一会儿与三爻结盟,一会儿又和五爻握手言欢,但也不能过分挑剔初爻,它是同人卦的“大君”,又是“天心”,负有维护整体稳定与诸爻通达的职责,不能偏袒一方。

泰卦三爻与初爻的摩擦也不是没有一点理由,它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但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和整体利益有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个体的利益就要服从整体的利益。泰二的行动就是从维护整体利益的立场出发。每个爻的行动都不是单独的,都在试图“抱团”,问题是这个“抱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少数人的利益还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的“抱团”就是负能量,是减效。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抱团”就是正能量,是增效。

77、古烈治效应

古烈治是一位西方国家的元首,一日他偕夫人科尼基参观一家养鸡舍,夫人看见公鸡在母鸡身上,突发奇想问陪同的农场主说:你能否告诉我公鸡一天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答:时时尽责一日十余次。夫人说:请把结论告诉总统。农场主过去给总统刚一说完,总统问道: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任吗?答:次次更换伴侣。总统说:请把结论转告夫人。

心理学家把雄性的见异思迁倾向称为“古烈治效应”,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淡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

据说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被实验证明,人为高等动物,不可避免的残留着这一效应的痕迹。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的、心理的基础。但人有良知、有道德,靠这些东西才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

周易中有许多关于性别差异的辞句,如关于人的有“女子”、“妇”、“妻”、“士”、“丈夫”等,关于动物的有“牝马”、“牝牛”等等。一般说来,男性多以阳爻表示,女性多以阴爻表示。阳爻量大,阴爻量小,故此在卦爻的运动中,阳爻多表现为主动、张扬,阴爻则多表现为被动、含蓄。咸卦辞讲“取女”就是阳爻主动与阴爻和合,蒙卦二爻的“纳妇”,小畜卦上爻的“载妇”,这些也都是阳爻主动。当然也有阴爻主动的例子,比如说屯四是个阴爻,爻辞讲“求婚媾”,这就是阴爻主动。应当承认性别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表现上的差异,但是古烈治效应中的例子也不具有普遍意义,就以动物来说,天鹅、鸳鸯就是“一夫一妻”制,蜂王、蚁后则是“一妻多夫”制。假定当初古烈治夫妇参观的不是养鸡场,而是天鹅、鸳鸯,不知他们又当作何议论。

如果说动物之间的两性结合存在多种方式的话,那么人与动物之间就更不可同日而语,人是有意志、愿望与要求的,但这种意志、愿望与要求是受到人道制约的,并非完全是天道与地道,如果是把某种动物的两性结合方式当做人类两性结合方式的标准,那就会把人类的品性降低为一般动物的水平。

人类的两性结合也有多种方式,有一夫一妻制,也有群婚制,在群婚制当中,有对偶婚制,也有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这在历史与现实当中都是存在的,就易经来看,有合乎人道的“匪寇婚媾”,也有不合人道的“取女”、“纳妇”、“得妾以其子”等等,不论是哪种形式的两性结合,有几个原则是必须遵循的,一是有利于人类的延续,两性的结合有愉悦的成分在内,但主要还是人类自身的延续,如果仅仅是为了愉悦,为了所谓“性福”,那就会出现“不字”与“不孕”的情况,这种情况短时间可以,长此以往,人类就会灭亡。二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两性的结合,表面上看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其实是社会行为,甚至是政治行为,至少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帝乙归妹”就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如果不顾及社会的稳定,例如震上讲“婚媾有言”,这就是震上的婚媾危及到社会的稳定,所以会受到责难。三是两性平等、自愿,是两情相悦,如果是一方把自己的愉悦建立在对方的痛苦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两性结合注定也是不会持久的。

78、德罗斯特效应

德罗斯特效应的名称是由于荷兰著名厂牌德罗斯特(Droste是创立于1863年的荷兰第一大巧克力品牌),可可粉的包装盒,包装盒上的图案是一位护士拿着一个有杯子及纸盒的托盘,而杯子及纸盒上的图案和整张图片相同。这张图片从1904年起开始使用,数十年间只进行了一些小幅的调整,后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诗人及专栏作家Nico Scheepmaker在七十年代起,开始使用“德罗斯特效应”此一词语。

象是演易的基本质料,周易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表现卦体与易道。周易在运用象上有个原则,这就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就是凡有前例可循,后面就可依例类推,不再重复。但是,熟悉周易经文的人们也不难发现,在卦辞与爻辞当中,有些象只出现过一次,也有些象是反复出现,我们把只出现过一次的象叫做“独象”,把反复出现的象就叫“重象”。例如屯卦,初爻辞讲“磐桓”,这个“磐桓”就是一个独象,因为全部经文中只出现过一次。卦辞中有“利建侯”这样一个象,初爻辞也有这样一个象,这个“利建侯”就是一个“重象”;屯卦二爻辞有“乘马班如”这样一个象,与此相同的象又出现在屯卦的四爻与上爻,这个“乘马班如”也是一个“重象”。

既然象的运用原则是不重复,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的“重象”呢?难道说“重象”不就是重复出现的象吗?原来,单就象来说是重复,但这些重复出现的象在不同的卦或爻中,它们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简言之,“重象”之间一定有着相同的一面,但也一定有所不同,这可以叫做“同中有异”。例如屯卦的两个“利建侯”,一个出现在卦辞中,一个出现在爻辞中,卦辞反映了卦的整体利益与需要,爻辞反映了局部的利益与需要,这可以说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局部需要与整体需要的一致。三个“乘马班如”是因为初二上四这四个爻构成一个“圆圈”,初爻如果至二,势必推动二爻至上,上爻至四,这种趋势造成了二上四这三个爻的“乘马班如”,但是联系这三个爻的爻辞也可以看出,它们也还有许多不同的方面。

我们再以“帝乙归妹”为例,“帝乙归妹”先出现在泰卦五爻,后出现在归妹卦五爻,它们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泰卦是个整体失衡卦,泰卦的天道是戊甲丁己乙丙,五爻乙至上爻丙是个三道皆合,这是两个贫弱家族的联姻。归妹卦是个平衡卦,归妹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五爻甲讲“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这个“帝乙”是指初爻,初爻为癸,癸和乙是同一个爻位,但却代表了两个时间段。两个“帝乙归妹”的共同点就是帝乙通过嫁妹联姻,后帝乙当是前帝乙的后裔。不同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泰卦的帝乙是个阴爻,归妹初是个阳爻,这说明泰五贫弱,归妹初富裕;泰五至上是三道皆合,归妹初至五是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泰五乙所要联姻的是泰上,泰上丙的身份是一路侯国,归妹初所要联姻的是归妹五,归妹五爻甲是天元,这可以说是天子的直系后裔;泰五与泰上的联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归妹初却是以“娣”的身份出嫁的。可见同是一个“帝乙归妹”,出嫁的身份不一样,所要嫁的郎官不一样,经济条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探究“重象”时,既要看到它们相同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同的一面。

假定两个“帝乙归妹”完全相同,绝对相同,那么后面出现的就是绝对重复,这种绝对重复没有一点新意,只能给人带来审美疲劳,而具有新意的重复却能给人加强印象。德罗斯特效应就属于后一种重复,基本的图像不变,细微的地方变化,这样既不让人们厌烦,还能加强印象,这就使它能够家喻户晓的一个原因。

79、流言的心理效应

流言的心理效应就是一定环境中,尤其是非正常环境下,传播者的特定的兴趣、态度和期望,这往往与社会混乱的产生紧密相关。流言在正常的环境里产生,一般不会产生太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在非常的环境里产生,则易产生混乱。

流言是指广为流传但无根据来源的说法,周易中的人道,首先是一条观察的顺序,其次是一条叙述的顺序,作为叙述就是“言”,卦辞与爻辞就是“言”,作为“言”,绝大多数是有根据的,真实可信的,但也有些“言”是没有根据的,或者说“根据”是虚假的,例如颐卦四爻讲“虎视眈眈,其欲逐逐”,这就是一个虚假的信息。颐卦是一个平衡卦,颐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三爻己的一个取象是“虎”,三爻至四合乎人道,故自四爻看来是受到了“虎”的威胁,但是三爻己在颐卦中是天道上的终结阶段,没有进取的能力,不可能对四爻丙造成伤害。再如离卦四爻讲“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乍看爻辞,不免为离四的处境担心,其实离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离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四爻己是离卦在天道上的开端,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离四至五又是一个“天人合一”、“阴阳和合”,这是少见的一种美好状态,当然离四也可以选择不动,但无论如何,在离卦中还没有哪个爻对离四造成伤害,像离四这样的言论就是虚假的。

虚假的言论一经流传开来就变成了流言,流言所以能够广为传播,是与传播者的兴趣、态度和期望分不开的,由于流言会影响人们对是非的判断,影响人们的行为,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对付流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尊重事实,弄清真相,周易中就有两处讲到了这个问题,一处是“闻言不信”,一处是“有言不信”。

“聞言不信”出自夬卦四爻,夬卦是个平衡卦,夬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四爻甲处在天人相左当中,依照天道是至初,依照人道是至五,或许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言论,那就是四爻要进入初位,初位是人元,即便不是执政的“大君”,也是在野派的首领,四爻最终选择的是人道,这就是“聞言不信”。

“有言不信”出自困卦,困卦辞讲“有言不信”。困卦是个局部失衡卦,困卦的天道是丁丙己戊甲乙,表面上看,困卦二四互衡,三五失衡,对初爻威胁最大的是五爻,五爻有进入初位之势,面对这种形势,或许有人就发出了这样的言论,但是五爻甲至上爻乙是个“天人合一”,尽管此行不合地道,但五爻的最佳选择还是至上,这就是“有言不信”。

在六十四卦中,天元甲当政的卦只有乾卦一个卦,还有一个卦甲虽在初位,但并不当政,这就是解卦,解卦是个平衡卦,解卦的天道是甲辛庚癸壬己,解卦是个复筮卦,甲在解卦中处在天道上的终结阶段,这是一个人元,但不是执政者,在随后的卦变中,这个初位就让给了乙。在许多卦中,甲并非没有进入初位的机会,但自乾卦以后就再也没有当政,或许是由甲当政反映了一些人的期望,一种兴趣与态度,因此这样的言论也就容易流传。

80、留面子效应

与门槛效应相反,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

卦体六爻可分三个层次,即初爻为一个层次居下,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上爻为一个层次居上。爻的运动,不可能由初直接至上,也不可能由上直接至初,必须经过中层。比如说屯卦的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初乙要至上丁,就必须经过三爻丙。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初辛要至上癸,就必须经过四爻壬,如此等等。门槛效应是避开较难的目标,从易处着手,是一步一步的上台阶。留面子效应则是先提出较难的目标,但选择易处下手,是一步一步的下台阶,两者的共性是先易后难。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从安全程度上考虑,如果是从省力程度上考虑,那么就是“下山容易上山难”,这是因为层次越高,势能越大,自低而高,需要做功;自高而低,几乎就不费什么力气,这就是地道的作用。

地道主要表现在失衡卦中,特别是动态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上层的爻就有可能降至中层,中层的爻就有可能降至下层。谦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谦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由上至三、由三至初、由初至五都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因此我们把谦卦叫做动态失衡卦。谦上的爻辞是“鸣谦,利用行師,征邑國。”这个“邑国”就是指的三爻,单就上三比较,上阴三阳,论实力上爻远不及三爻,但上爻为什么敢于征伐呢?原来它占有天时与地利的优势,这就是它征伐的资本。大畜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大畜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上爻辞讲“何天之衢,亨。”这是因为上爻至二,既合天道,也合地道。

中层至下的例子也有许多,例如坎卦,坎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坎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坎五的爻辞是“坎不盈,祗既平,無咎”,意思是坎初这个“坎”不满盈,指望五爻来添平,坎五至初就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无妄卦是个整体失衡卦,无妄卦的天道也是乙戊己丙甲丁,无妄五的爻辞是“無妄之疾,勿藥有喜。”这也是因为由五至初既合天道,也合地道。豫卦是一个局部失衡卦,豫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四爻壬至初爻癸也是一个“天地皆合”,爻辞说“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意思就是说这个爻将要进入初位。

单就地道来看,上层至中、中层至下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结合天道与人道,许多情况下就不见得容易,例如比卦,比卦是个局部失衡卦,比卦的天道是壬己辛甲癸庚,依照地道是五爻至初,依照天道却是初爻至五,这里发生了一个“天地相悖”,这样五爻在一定时间内就不能至初。人道是判别一个爻是“君子”还是“寇”或“小人”的一个标准,如果居于上层的爻不按照人道而下,那么这就是“寇”或“小人”。蒙卦是个局部失衡卦,蒙卦的天道是辛庚甲壬己癸,上爻癸依照天道是至三,依照地道是至二,蒙上如果至三或至二,那就是“为寇”。

总之,卦爻的运动,无论是自下至上还是自上至下,都必须通过中层这个台阶,所谓容易成功,容易接受,都是借助台阶,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周易卦变的基本方式是“原始反终”,也就是走到头再原路返回。屯卦到头反过来变成蒙卦,蒙卦到头反过来变成需卦,如此等等,这样也就出现了初直接变上、上直接变初的情况,泰卦上爻讲“城復于隍”,就是说这个爻就要变成否卦的初爻;明夷卦上爻讲“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就是讲这个爻就要变成家人卦的初爻。如何理解这种一步登天、一步落地的情况呢?原来这种变化只是视觉上的变化,是观察者立场上的变化,是正看、反看的问题,与卦爻的实际运动是两码事,乾卦变坤卦,就是上下易位,乾初变成了坤上,乾上变成了坤初,这种易位不代表着卦爻的实际运动。当然易位,爻的地位、性质与作用也会有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01学易漫谈(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