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冰山模型”更好的认识自己

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这个模型反映了一个人全部的内在价值。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冰山模型包含的三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知识和技能:

知识:是指了解比较多的领域,比如计算机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等等。这跟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常看的书、从事的工作、甚至业余爱好有关。

技能:是指所具备的某个领域的硬性能力,比如会编程、会用Excel等等。比如我是财务主管,要给部门做一个年度财务预算的PPT展示,展示的财务相关内容是属于知识,制作PPT是技能。

第二个要素,能力(通用能力)

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比如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到底怎样,很难用一个证书或者几道题目就真正的考察出来,而需要看他在处理很多事情时候的行为。所以,能力是在冰山中间的部分。

能力跟知识技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识和技能属于特定领域的;而能力则更多是通用领域的。比如,知识会分法律、财务、计算机等等,但是“创新”这种能力,是适合任何领域的,一旦掌握,是能够迁移的。

第三个要素,天赋,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

比如,你是成就感动机的人,就去做咨询工作,那么会比权利动机的人感受到更多快乐,也更容易做好。再比如,你是性格内向的人,做组织协调的工作,需要和不同的人沟通协调,会降低你的快乐感。

但是,天赋对于成人来说,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同时,也很难观察到,即便是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天赋在什么地方。

以上这三类因素,越往冰山下面的部分越难培养,越难发现,当然也越能成为竞争优势。并且,这些要素并不是独立的,冰山下面的要素会影响上面的要素。举例来说,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有多少,其实不仅取决于他看多少书,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动机等等。学习和思考能力更强、并以追求真理作为价值观的人,知识储备会更高。

通过冰山模型,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比如多问自己一下几个问题,自己在知识技能上,哪些是相对优势?能力上面哪些比较突出呢?自己又有哪些天赋呢?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倾向又如何呢?

通过不断的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版,补足自己短板

(以上内容为学习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过“冰山模型”更好的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