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第六季《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这样的: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在节目中,双方辩手都证明了自己的立场。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人却认为没有错。

这场辩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

网上对于“精致穷”的解释是形容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

虽然赚的不多,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和喜欢的东西变穷,穷的明明白白,也活得开心闪亮。

虽然穷,但是很开心。

可见,他们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

正如节目短片中的阿瑛一样,生活中咖啡只喝来自巴拿马翡翠庄园的瑰夏冰滴,红酒必须喝来自勃艮第的罗曼尼,只用顶级的好粮来喂她的猫猫狗狗,在她的观念中,口红只有零支和无数支。

几乎各个方面都是顶配,体验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精致的生活。

短片如果到这个地方结束,阿瑛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她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

可是后来,当她刷到同龄人的朋友圈,发现别人已经在计划买房子了,而她自己却月光,心理瞬间产生了落差。

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

如果她一直沉浸并享受在那样的“精致”生活中,她是不太可能会考虑自己有没有错,人只有在受到挫折或者打击之后才会开始冷静思考。

这种行为是发自内心的。

2.

还有一种是外在的,如比你年长的,有更多生活经验的人。他们或许经历过这种阶段,了解到人不可能一直过这样精致穷的生活。

以节目中黄执中为例,他提出的观点是:人生本就是粗糙的。一个健康的人既能品尝精致,也一定能够拥抱粗糙。

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向我们诠释生命的本质。

而对年轻人而言,这个阶段的他们依旧是朝气勃勃,会为了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去争取,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精致穷定义的主体是年轻人群体。

他们既热血冲动,又敢闯不羁。对于他们而言,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远比穷要可怕的多。

宁愿不断试错,也不会待在原地。

《断头皇后》中有这样一句话: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因为年轻,所以无畏。

3.

追求精致让自己变得更好本身并没有错。

这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没有想要变好的信念,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也不会是现在这番美好祥和。

可是如果我们仅以消费作为评价指标,最后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难免太过狭隘。

不是精致的妆容和华丽的服装让你变得更好,而是你有了这些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自信,积极使你看起来与众不同。

无论是华丽炫目还是平价朴实都是生命形式,只是呈现方式不同。

而无论一个多么璀璨耀眼的生命,最终都将落入俗尘成为历史。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这个辩题这么感兴趣,就像李诞在节目最后说的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自己一样。我个人觉得这个辩题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分期付款、贷款消费······他们不是在追求精致,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变的物质了起来!

正如有位网友说的人生有太多的灰暗,所以才向往夺目的亮色。黄执中说的粗糙一点也没错,但是粗糙就一定不穷吗?凡事都有一个度,当你去过分的粗糙和过分的精致都是有问题的。在适当的范围粗糙和适精致是大众都完全能够接受的,这也完全是向外界传达的自己的生活态度。

精致穷只是一个阶段,不会是长期,更不会是整个人生。在“年纪轻轻”这个时间段里,普通人真的太容易穷了。在很多时候,物欲的驱使不可否认地作为个人奋斗的重要动力。在普通人的世界里,箪食豆羹,魏晋风骨,家国情怀,这些境界都如同空中楼阁般过于虚幻遥远,唯一能够触碰和达到的,是跟物质进步并进的精神富足。他们的价值观和眼界不是从社会学书中学到的,不是在优秀讲师的课上顿悟的,人生里的宏大概念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驭风而行”。所以在他们初入社会“年纪轻轻”的阶段拿过高的价值来要求他们,未免过于严苛。他们必须亲自下场体验,体验过穷,才能明白精致的代价,体验过追求的过程,才知道命运和上帝都不慷慨,体验过物质的拥有,才会明白灵魂的失落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精神的空虚。这不是一场用精致粉饰的谎言和错误,而是普通的年轻人要去亲临的关于成长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