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本书,发现细节的秘密——读李志欣《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

街巷间秋色如画,红绿树间疏黄。在这美景如画的仲秋时节,拜读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的《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顿感金秋绚烂,丰厚浓郁。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墨香沁人,紧随灵动的文字,心醉神怡。惊叹发自内心敬佩这位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有情怀,特别有思考,特别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的优秀校长。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所有的工作都是空洞的,除非有爱。”李志欣校长就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他无比热爱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教育研究中。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从一所所农村薄弱学校步入首都名校,从在全国率先掀起“零作业”改革的浪潮到“全学习”理念的不断升级与实践,朝向“成就每一个人”,开启了“教育微生活”,“微改革”,选择了“微创新”等一扇扇“微窗口”,缔造了独属于密云分校的一帧帧“微风景”。无论是《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博弈中的追求——一位中学校长的‘零’作业抉择》《走出庸常——以教师转变引领学校变革》还是现在的《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等多部著作。他都在行与思,悟与得,也看见了一种细节的力量。

全书,是作者三年中一次次的“教育微生活”“微观察”的集中梳理与回头看。《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将“微创新”作为治理薄弱学校的切入点,分“把成长空间还给学生、激励教师的成长自觉、发掘课堂与课程的价值、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让管理走向人性的关怀”五辑,对“薄弱学校怎样才能激发其生命的活力,实现由弱变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

书中的45篇文章均按照“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架构,反映了当下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做法,充分彰显了“微创新”的教育魅力。

书中有很多颇有创新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总结,如“全学科阅读”“全学科育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谁有思想谁就是学校的领袖”“迷恋他人的需求”“寻找那些价值互联者”“让课程自然地生长,让教师自觉地成长,让文化自由地绽放”“‘全学习’让课堂变得更智慧”“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作为教师,是教人读书的,自己必须是个读书人”“成就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等等,这些论断都是作者在深入教学一线,每天和教师、同学探讨教学心得、学习兴趣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后得出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在“如蜜蜂般勤奋地游弋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真实场景”里采摘到的校园里每一个生命的心情、品质乃至作品。这说明作者具有相当开阔的学术视野及发现问题的慧眼,令人折服!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一位“内圣为王”的李志欣校长用心做教育,他对教育问题发现的敏锐和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的能力超群,他关注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同时更深度关注课程教学、学校空间,对他来说,似乎没有死角,更关注关怀管理。伴随着深邃思考的写作与行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微创新”真切案例。

譬如,书中第一辑《把成长还给学生》,作者向读者阐述了“为学生赋能”的“线上育英学生大讲堂”的操作过程,包括活动背景、活动形式与意义、活动主题、时间与地点、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评分标准、活动支持单位与资源、活动注意事项,细心的读者,从中可以发现作者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搭建多彩的课程及舞台,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学校所有工作都应该一齐指向的目标。

坚持用了多年的老式奖状能改改吗?一张小小的奖状的创新,成就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的价值观和培养目标体现在奖状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洗礼,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奖状变脸的设计切口虽小,属微创新行动。升国旗由学生指挥唱国歌,把指挥交给了学生,孩子得到锻炼,老师不用那样忙碌,学校办学理念“成就每一个人”也进一步落实了。一举三得。“好老师”好,“好理念”更好。一张小而美的明信片英文邀请函,为的是“身临其境”自主社团邀请校长参加,她反复修改英文,生怕出错呢。校长要准时参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社团和活动,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更体现李志欣校长的领导力及使命感,他身先士卒,从我做起,产生变化。也把成长的空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舞台挥洒智慧,感受到他们参与活动各种能力与素养的锻炼。

在全民抗击新冠病毒期间,全国的中小学生不得不延迟开学,学生停课不停学,宅家进行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在“宅家学习”的时间里,学校罗蓉老师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自由。由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中一段,向学生推荐了这本书。几天过后,学生要求分享这本书,惊讶?他们竟然如此积极主动,什么力量影响了他们?细细琢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班级阅读的种子虽然不多,只要给与他们足够的自由,尊重他们的爱好和选择,用心浇灌,用学生影响学生,就一定会有全班爱上阅读的勃发之时。罗老师在家阅读《妞妞》这本书,她在语文群里把阅读的感受跟学生进行了分享,如实告诉他们,因为妞妞的命运太悲惨,实在不忍心读到最后,同时把她查阅的相关资料发给了他们。过几天,有同学告诉她,已把《妞妞》看完了,边看边哭,本来经常跟自己的二胎弟弟闹别扭,看完书后,总是忍不住去抱抱弟弟。要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尤其是宅家期间自主阅读,老师要做好示范和榜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引导、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点燃他们内心阅读的“星星之火” 。

比方,激活教师的成长自觉,作者让每天忙碌的教师喜欢上了读书。作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自己必须是个读书人,读书是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目前的现状,读书的教师却很少。基于现状,作者引领和鼓励教师个人或团队读书。帮助制定清晰的成长规划,引导教师进行深度阅读,启发教师要有产品意识。我们虽然无法读到李校长的读书清单,但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窥见一个模糊的轮廓。从这个模糊的轮廓中,我们或能看到成功者跋涉的背影。感谢李校长为我打开这扇窗,邂逅生命成长的密码——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品,读书是最高档的身心保养品。读书,读自己,读世界,读未来。

譬喻,关于发掘课堂与课程的价值,可以把校歌连续播放三遍吗?让课程从教师中自然地生成,让教师自觉地成长,让文化自由地绽放。让每个时间段和空间都拥有自己的品质与故事,让孩子和老师们在校园里拥有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让知识体系情境化,环境文化课程化,学习资源可视化,让学习能够在校园自然发生。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孩子快乐的笑脸,以自己的美丽触摸世界的美丽。尊重每一名教师的创造,成就每一名学生的兴趣,交给他们一块可以播种的田地,相信“民间”的力量与热情,走着走着花就会开的,学校课程改革哪会难呢?学校文化建设哪能没有积淀?

如同,关于好学校是一方池塘,作者指出学校是怎样变得“有文化”的:常规做到极致了,细节成为习惯了,就是创新;坚守好的传统,自觉持续,即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这才有生命力。作者的一种观点,常规其实就是文化。日本的佐藤学先生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教育需要我们去慢慢体验和感受过程,需要心里思考着身边的一些细微之事,把教育中艰难的努力融入到学校的常态生活中。

偌大的校园,没有发现一张纸片,学生公寓就像温馨的家一样,又像管理一流的宾馆;学生放学后,三三两两,都静悄的,没有追逐嘈杂的声音;教室内,学生们都在自主地学习;办公室里,教师们都在各忙各的工作;功能室里,整齐干净,管理员职责到位;晚上学生公寓里,值班教师在不断地巡视着。这些情景,如果说只是为一时的迎接参观不足为奇,但是,该校每天都如此,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自然,这就是奇迹。

注重细微,将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拒绝平庸,把平淡的工作做出特色;常规孕育特色,创新成就品味;正视现实,不找借口;常规工作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遵;只有常规落实好了,其他的工作才有根基……

一所学校的行为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

“全阅读”学习校园如何设计 ,作者非常重视阅读课程,把阅读课程与阅读课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鼓励教师、家长也要喜欢阅读,以身示范,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作者基于从“全学科阅读”到“全学科育人”理念的“全阅读”课程行动方案,解决了问题。创新打造了“一所学生不愿回家的学校”的“全阅读”学习空间,以“读书、读人、读景”为线索,创设厅中读、廊中读、梯边读、窗前读、园中读、亭下读、溪边读……营造学校“全阅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的热情。

如何巧借山水气象让校园更富灵性,学校办公楼知坤楼西南方,有一大片树林,但清一色的白蜡树,树下面都是杂草。基于这种现象及问题分析,作者在设计校园文化时,把微山微水的建设纳入顶层设计。“问道路”“听梦苑”“曲水流觞”,培植的各种植物,如银杏、紫叶李、红枫、牡丹、竹子、雪松、梅花、海棠、美人蕉、茶花、樱花、玉兰等。万物有灵,取缔造景,感悟喻志。自然景观负载人格精神,形成基于人的心智活动的人文气象。这是一个山水小园,让校园更富有灵性之美。

有如此文化自觉的学校,就像一方池塘。一方蓄满了爱与美,尊重与自由之水的池塘,会把生命带向无限的辽阔与高远……

宛如,让管理走向人性的关怀,一所学校,最好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位校长,如何做到迷恋他人的需求而实施管理?书里有密云分校的管理密码。以发现教师需求的视角,寻找所有问题的根源,让管理成为柔软而又有温润的力量——譬如发现和解决开会“不愿坐前排”背后的深层问题,启动一所新学校从“善”开始,重视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的会议,营造价值互联的教育环境,做一个“走班学习”的校长……这样的“微创新”,是作者引领学校迈出一大步的那“一小步”,体现着一名校长见微知著的能力,折射出校长的领导力。也有利于学校持续发展。教育需要花苞心态。陶行知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所有这些故事都在《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中充分的阐述,作者呈现我们的每一篇案例文章,都虔诚地学习了很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参考了很多论著中的观点,是他实践工作的灵感与理论依据,更是转化为现实的方案和行动指南,微创新的论断。那一个个关注细节的、充满激情的“微创新”是李志欣校长著作的一大特点,他总能从新的角度,给你一个新的启迪与全新的感觉。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李志欣校长是一位“全阅读”学习达人,并每天输出愿意做教育的采摘人,在教育的一方广袤无垠的田地上深耕、播种、育苗……为的是“作物”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如椽墨笔记录情愫!李志欣校长始终保持理性唤醒内在的自觉性,找准撬动整个学校发展的支点,让全体学生和员工的内心受到触动,从而齐心协力办好一所学校。

李志欣校长的这部《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专著,仔细阅读一定会捕捉到信息时代+教育细节的脉搏,是一本很强的可读性、具有以微见长的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教育案例和实践价值的教育研究管理智慧书,他必将在基础教育学校创新教育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读罢此书,掩卷深思,余味无穷。作家赵丽宏曾说,有好书作伴,即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融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是的,《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就是我生命中遇到的好书。一年好书君须记,最是发现细节时。《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就是润泽我们教育人的清泉,是一把开启学校教育改革的金钥匙。(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教育局  李斌  发表于《教师博览》原创版2021年第2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开一本书,发现细节的秘密——读李志欣《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