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扭转“重申请、轻管理”现象!论文不再标注通讯和一作的影响有多大?

1 

国自然新规定:

学生不列入作者、不标注一作及通讯

1月5日,国自然基金委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最近几年,国自然以“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严格出名,然而,现在是要修改了吗?

关于2022年国自然已公布举措解析:一个时间节点,2个最大关注点

01、集中申请项目,于2022年1月15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集中接收工作于3月20日16时截止。

02、申请人填写主要参与者时不再列入学生,只需将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填入总人数统计表中。

03、在填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根据论文等发表时的真实情况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不再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

国自然新规定解读:

不再标注通讯和一作!影响有多大?

详解国自然新规定,还有2点非常值得关注:

01、在填写论文等研究成果时,根据论文等发表时的真实情况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不再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第五项其他注意事项第1条)

02、依托单位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扭转“重申请、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切实提高项目申请质量,避免通过“全民动员”、下指标、发奖励和惩罚性激励等方式盲目追求项目申请数量。(第四项依托单位事项第1条)

基金委明确提出,依托单位应避免通过“全民动员”、下指标、发奖励和惩罚性激励等方式盲目追求项目申请数量,指向和目的都很明确。但填写成果时,写出全部作者,不再标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官方尚未给出具体的解释。

据科教小站,有很多科研人员认为:基金委此举,很可能是为了引导科研人员减少论文挂名,更加关注作者的实际贡献。

有学者就表示:现在挂名现象太严重了,动辄一篇文章6个一作,我看见过我们学校一篇NC8个一作的。基金委这一句话基本意思就是不管文章上写不写contribute equally,反正你本子到我这里我不认*和#了。相当于指挥棒挥起来,以后大概率默认物理位置第一和最后的对文章共享是第一级别的,其他所有的共一共同讯,重要性都会大打折扣了。

2018年,兰州理工大学教授马军就曾在科学网上发表文章《一字并肩王:共同第一和共同通讯现象》,就号召“抵制共同第一作者,抵制共同通讯作者,抵制论文标记多个不相关基金号码。”

马军认为,这“其实都是利益和投机心理驱动所致,挂共同第一作者,特别是作者不在同一单位的情况,那么就可以都当做第一作者来使用,对外吹捧自我欺骗而已。”特别是生物医学和化学领域是重灾区,这个领域的人热衷搞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等。你怎么看?

3

2022国自然注意事项:

新举措下更应注重应对的思考点

01、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全新改版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22年指南尚未发布前,国自然基金委已针对科学基金的网络申请系统进行全新改版,提供更直观友好的界面,明确了版块功能设置

很明确可以看到科学基金委提出了两个重要点:“优质”、“稳定”;所以相关的改变也是围绕这两个核心主题进行。


本次,同步更新的还有

基金委大数据知识管理网站。这套系统更注重科研关联信息图谱的刻画及相关公开资助成果的开放获取。在登录后,辅助以科研影响、合作网络、项目与成果;

在信息系统改版的背后;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评审专家都应适时做好相关信息的维护;同时注意跟踪最新部署,包括明确在指南发布后,进入自己的申请系统中下载最新版的申请模板;勿使用过往的模板进行;预期22年青年等相关模板有一定的变化,谨慎应对。

02、 2022年新举措下更应注重应对的思考点

1、代表作成果不再区分一作/通讯,上传原件的做法更看重实质性贡献;

2、项目关联性与成果的衔接亦作为考量:

3、对有项目参与人的项目,更重视项目团队合理性;落实真团队,合作分工的重要性;

4、学生不用列入主要参与人,但要列入项目参与人数,需要考量学生人数与资助的业务费相关测算亦有绑定联系;

5、重视合作者与合作单位的资质与效能,不滥竽充数,不做非必要合作;

6、合作专家遴选规避执行更到位,多维大数据的链接纽带使得项目申请的回避更为有效精准。

目前“重质量,轻数量”的要求已经连续三年提出,相信来基金委也会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强化举措,期待每一份努力都能有所收获,2022一击必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金委:扭转“重申请、轻管理”现象!论文不再标注通讯和一作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