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味人间里不做杠精

在风味人间里不做杠精

前面一年多,我对吃饭这个事,就是一个杠精。突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需要开始食疗养生。于是先尝试了戒掉红肉,戒掉一切调味料,只放油盐。

后来又跑到素食群,学着别人吃素,看着每天别人推送的各种文章,心理暗示的也跟着吃素有益身心,鬼知道我内心的崩溃~

吃着吃着,感觉哪里不对,情绪低落,没有力气,运动时候特别累。我妈说你到底哪里想不通开始吃素了?生活这么美好,吃素还水煮折腾自己干嘛,搞得现在人不人鬼不鬼的,能正常点吗?

我不服气,又看了各种看似科普的文章来找问题,是不是我的配比不科学,导致容易疲劳情绪低落呢?又跟着菜谱学科学配比。结果还是徒劳。

对于一个从小就在两广美食和云贵川的风味里长大的孩子,对于吃什么、怎么吃这件事,可以说已经定性了。最多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对量的把控做微调而已。比如少放点盐糖酱之类,少吃一点腊肠腊肉等等。

妈妈又苦口婆心找了各种身边例子,劝我“归正”,我开始试着放下“食疗养生”执念,对食物,对吃饭这件事,又开始像个孩子一样重新梳理一日三餐、学习理解美食与健康、情绪和生活的关系。

自从放下来“食疗养生”执念,我坚持每顿都下厨,哪怕清汤挂面,又或者鱼香茄子麻婆豆腐,都认真品味。每次吃上一口自己的心头好,那种愉悦感是无法比拟,且不说这样的菜是否油腻了,就是那种味蕾和嗅觉的满足,都让人很长时间能够满足的小确幸。

饭后跑步锻炼,对每一天工作运动过后的劳累,又多了很多期待。因为饭菜香,因为吃饭这件事变得更美好。

在最近一期的《圆桌派》里,陈晓卿说了一段话感触特别深,也是在我之前那些“食疗养生”的坑里,一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到现在的真实写照:

其实对于寿命和健康来说,最主要的第一是靠父母(家庭父母给的基因),第二是靠天地(生活环境),第三是靠配套(医疗的便捷性,科学医疗条件),第四是靠自己(自身的运动),第五才是食物,而如果说吃什么食物对健康好,还不如说不吃什么更好。

蔡澜也曾经说过,对于美食的享用,都是从牺牲一点健康开始,我们屈尊拥抱它,才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美好。

其实,我还想加入第六点,是我个人体会特别深刻的,那就是生活中的情绪心态,对健康也不容忽视。

在“食疗养生”期间,整个人情绪低落,对什么东西都提不起劲,不感兴趣。总感觉努力过后没有犒劳的心情很糟糕。这么努力工作健身,其实就是那么一口高手在民间小店里的爆肥肠,可能就是那一口油滋红烧肉。

嗯,每个人的向往不一样,尊重不一样,同时也放过自己,尊重内心,不做生活里的杠精。也许一口咸鸭蛋配白粥、一杯拿铁配可颂就能心情愉悦的迎接阴冷天气的室外跑步呢。

健康这东西,其实还是要多维度看待,在美食与健康之间的取舍做到一份内心平衡即可。

在母亲的引导下,我走出了那段杠精生活,现在,只在量上把控,不做更多限制,反而能更好的迎接生活的烦心事、工作中的更多困难和挑战,还有运动的坚持到底。

不做杠精,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或许会发现每天的自己都会做得比昨天更好呢。

你也试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风味人间里不做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