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了,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作为多年的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宝妈,结合这两个身份,今天谈一下多数孩子成绩不太理想的共性原因。
1、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多重要?
考过试我们学生就放寒假了,学生走后我去教室打扫卫生,发现有四个孩子的桌肚还有东西,里面又脏又乱,其他孩子的桌肚都是干干净净的。这几个孩子有的把语文书丢了,还有的把文具盒丢了、水杯丢了,我只好拍照发给家长,通知家长来拿。
我仔细回想一下这三个孩子的成绩,有一个孩子还可以,其他三个都不稳定,为什么不稳定?因为做事没有条理性,不干净利落。
其实在整理东西的过程中,也是思考的过程,锻炼了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家长都喜欢“包办”、“代劳”,因为这样省事。
每周一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书忘带了,试卷忘带了,联系家长说放在书包里了,但是孩子却不知道。平时上课让孩子把书拿出来,或者把试卷拿出来,有学生花3分钟才能找到试卷,甚至10分钟,15分钟,快的学生只需几秒就拿出来了,还有的学生找不到试卷了,我只能重新给他一张,这样的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就耽误了学习。(开学时候就教过他们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没有条理性原因在哪儿?从一次家长拍的照片中找到了答案,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桌子又脏又乱,家长这样孩子做事会有条理性吗?乱糟糟的环境孩子学习注意力能集中吗?旁边的一些东西不停地在引诱他去摸一摸、碰一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就是这样。
成绩背后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孩子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孩子的习惯源于父母的“日常”。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并不一定是高学历者,但一定是有条理,干事利索的人。父母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潜移默化”,提高自己,才能要求孩子。
我家闺女的桌子现在都是她自己整理,我觉得她整理得甚至比我整理得还好,她有自己的思维和习惯。
2、不建议家长对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
你是否经常会对孩子说:马上考试了,考出好成绩妈妈给你买什么什么玩具?经常这样做得家长其实是一种在教育上偷懒的行为,一种行贿孩子的行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孩子的胃口只会被你喂得越来越大,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的成绩就会下降,这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外部动机而不是内部动机。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很多人应该听过:
一位老人不堪忍受天天在他窗户底下踢易拉罐的熊孩子,就想了个办法,告诉孩子们,踢一天易拉罐,就有十块钱奖励。
天上掉馅饼,孩子们高兴得不行,每天踢得格外起劲。
过了三天,老人告诉他们:
“对不起,养老金还没发下来,抱歉只能给你们五块了”。
孩子们很不高兴,渐渐也不太卖力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对不起,收入缩减了,现在我只能给你们一天一块钱。”
“一块钱?”一个孩子嚷道:“一块钱就想让我们每天这么辛苦地给你卖命?不干了!”
从此之后,熊孩子再也没有出现在老人家门前过。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生活。
这位老人把孩子的内部动机转化成了外部动机,所谓外部动机就是由外界刺激所引发的做事动力,常常需要鼓励、鞭策、奖赏才能维持下去。而外部动机是可控的,奖赏变少了,或者不是自己满意的,孩子就“不干了”。
同样地,父母如果长期采用奖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奖励当成是学习的目的。
那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用物质奖励,比如孩子不写作业,你对孩子说你写作业就带你去吃肯德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以后孩子只会变本加厉。
第二、孩子正确的行为减少物质奖励,如果是物质奖励,告诉孩子奖励的是他努力做某件事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目标就不奖励了吗?可是他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没有任何奖励,就会让孩觉得努力也是没有用的。
制定奖励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这个奖励不一定是玩具,可以是书,可以是旅行,如果是旅行可以让孩子说感受、写游记等。
第三、比起物质奖励,有时候精神奖励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莱帕实验”,值得我们深思。
心理学家莱帕博士挑选了一些爱画画的孩子,分成两个组。他对第一组的孩子们说:“如果你们画得好,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对第二组孩子说:“老师很喜欢看你们画画,希望你们画出更好的作品。”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拿起画笔开始创作,第一组得到了相应的奖励,第二组得到了莱帕的分析点评。
持续三周之后,莱帕发现,第一组孩子的绘画兴趣明显降低,很多人甚至不愿再尝试创作。而第二组的孩子,仍然兴趣盎然,和以前一样热爱绘画。后来,莱帕博士把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做了多次论证,得到的结果均大同小异。
第二组的学生就是被激发了内部动机,所谓内部动机就是人能够发自内心去做好某件事的信心和热情体现着我们对做好某件事的自我效能感、求知欲和驱动力。孩子发自内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愿意身体力行把事情做好,就属于内部动机,也是我们追求的完美境界。
3、不要只要求孩子学习,自己也要学习。
今天上午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对中班的闺女说我要学习了,你也学习。然后她就开始自己写作业了,而且她的作业都是她自己布置,自己分配的,做完会送给我看看。当然这件事情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是一直这样。
昨天去儿童图书馆还书借书,每次去图书馆都会发现一个现象,总能看到有些地方的书很乱,我在找书的过程中就会顺便整理一下。正在我找书的过程中,管理员突然说话了,她的一番话也正是我感受到的。
管理人员说: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小孩来这里看书,你想让孩子感受一下读书的气氛,可以,但是你不能把孩子往这里一放,然后自己只顾玩手机,孩子太小你要带着孩子看,带着小孩在这里玩,不如带孩子出去玩。
这位管理员真的说出了我的心声,这就是儿童图书馆乱的原因。
这样的家长真的不在少数,自己刷手机却希望孩子好好看书;自己做事三分钟热度,却希望孩子一直坚持不懈的学习。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时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为了孩子,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寒假是最好的亲子时光,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学习、习惯,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亲子共读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教学中有一个词叫“教学相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然后改进,老师和孩子一起在成长。那作为家长同样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而是要和孩子站在一边,一起帮孩子打败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问题”,就像樊登老师说得一样,陪孩子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