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智慧与阴谋 (2)

钱穆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家,有着很高的传统文化的修养,但是他并非下围棋的高手。日本有一个华侨叫吴清远,他是有名的围棋大家,被称为吴大国手。有一次,钱穆教授和他一起吃饭,就问吴大国手:“你这么会下围棋,有没有一套办法可以永远不败的?”吴大国手也是懂得《道德经》的。他说:“没有这种事情,因为每盘棋的局势都是变来变去,怎么有把握一定会赢呢?”想不到钱穆教授说:“我有一套本事能保证永远不会输。”吴清源很好奇,就问:“你有什么办法?”

钱穆只讲了两个字:不下。我不跟你下,怎么会输呢?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士”就是将帅。一个真正的将帅,爱好道德,不崇尚武力。善于担任将帅的人,如果爱好道德,遇到冲突他会尽可能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不会动不动就威胁动武,这才是人类的福星。

“善战者,不怒”,凡是很会打仗的人,不会轻易被敌人激怒。因为敌人往往会想办法激怒你,搞得你失去理智,搞得你手忙脚乱,一旦开打,你就输定了。“善胜敌者,不与”,就是说比较有把握打胜仗的人,不会跟敌人面对面的交锋。

三国时代的司马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诸葛亮出兵,他就坚守不出。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何必去送死呢?如果他不出战,就算赢不了,也输不掉。所以,就算诸葛亮想尽办法来激怒他,他也不会发怒;就算诸葛亮送来女人的衣服,他穿上就是了。这样诸葛亮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所以,你老要跟人家打,难道每次都有必胜的把握吗?没有,因为太多因素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我现在不争,不争就是不跟对手争锋。著名的曹刿论战就是一个“不争”的案例。即使他有必胜的把握,即使他有充足的准备,也要等到对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有利时机再出战。可见,真正的兵家也是不搞阴谋的。

全世界那么多的兵书,为什么只有《孙子兵法》最了不起?就是因为它很奇怪,他的很多主张都和老子不谋而合。孙子是不求胜的,他只求不败。

《道德经》六十九章写得更清楚: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迟。用兵打仗的人,不要为主,宁愿为客。我不因为有寸进,就扩大战祸,我宁愿稍微退一点以求可以消弭战争。可见,打仗并不一定要别的敌人无路可走。如果退步避让能够消弭战争的话,那我宁愿退让。当然,这不是说领土可以被任意践踏。国家的领土主权一定要维护,但不一定只有战争一个方法。维护领土主权是不变的东西,至于怎么样去维护就有很多方法了。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讲得更清楚: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锐利的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动用它。

所以,怎么样把老子的学说用的顺乎自然,才是真正值得考虑的事情,能做到这种水平的人,才具有上等的智慧。实际上,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来解读它,有不同的感觉。同样一部《易经》,读出很多君子,也读出很多小人。《道德经》也是一样。每个人的心思不同,观点就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应用《道德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集 智慧与阴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