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去华师学习,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董艳老师的分享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专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2032年的我》,细细读来感触颇深。
原文:
2032年,我刚毕业,就失业了。
我出生于2010年,中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虽然家里每月要还3万元的房贷,妈妈还是拼尽全力,让我上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12万元,因为她不想让我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一起,同时在没有外教的幼儿园长大。
为了让我开阔眼界,从3岁开始,每个假期她都带我去国外玩,特别是美国。因为,她计划让我长大后在这里读商学院。
今日民办小学后,我上了奥数和英语课外辅导班,我还上了钢琴、马术和击剑兴趣班,每门课的学费都超过2万元。隔壁子涵学的是围棋和游泳,妈妈说格调不高。子涵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不好,妈妈叫我不要跟他玩。
初中毕业,我就离开了中国,妈妈早就帮我联系好了美国的私立高中,4年学习和生活,又花了200多万元。
妈妈说我是个碎钞机,我本来可以有个弟弟或妹妹的,但是为了集中财力和精力,她打消了这个主意,毕竟质量比数量重要。她说,按照她严密的规划,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我就可以变成一个印钞机,就像我的小舅舅,在投行工作,年薪百万。
到了大学,正如妈妈规划的,我上了美国前50的学校。这时,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美国还快,妈妈决定让我毕业后回国。
我回到国内,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没有结果。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高级管理层,99%的金融交易员,包括股票、期货、债券都已经换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经理、投资顾问,80%也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剩下的20%,是多次精简后留下的最拔尖的老员工,公司还在裁员,很少招新人。
妈妈千算万算,没有算进人工智能。其实,在我7岁的那5个月,柯洁也输给了阿法狗,标志着围棋领域人类彻底被AI击败,专业的算法,已然开始渗透进各行各业,偷偷地取代人类。那时,美国的银行金融业也已经开始裁员,但中国还没有太大动静,一直要等到5—6年后才开始发力,到我读大一的时候,超过美国的更替速度。
回头看看,到处都是线索,只是妈妈过于关注我的学习,聚焦于和周围孩子的竞争,没太关心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对她来说,人工智能只是个“狼来了”的传说。在她精心为我设计的世界里,只有人算,没有天算。子涵没有考上高中起,他考了职高,学的是编程。工作几年后,有了经验,他又重新进入大学升级了编程技能,专门为人工智能做程序设计。现在,到处都有人抢着要他。
人算不如天算。
细细品来,不禁要问,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为了孩子成长,文中的妈妈花费巨额财产,一切都按她的安排来,她期望的期待的都很好,给孩子提供的也是最好的教育,可这些真的都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吗?说到这我想起了热播剧中《小欢喜》陶虹扮演的宋倩,起早贪黑的给孩子做饭、补课,全身心的规划孩子的未来,清华或者是北大是英子妈妈早已想好的打算,可就是这种沉重的“爱”沉甸甸的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仿佛孩子来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的梦想,所以最后硬生生把英子逼成了抑郁症。文中的孩子并没有产生逆反心理,可这些真的就是他自己想要的吗?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把选择权放在孩子自己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必要的时候给点建议,这其实就牵涉到一个兴趣的问题,我们更多的要跟随孩子的感觉走。
为什么砸了这么多钱,却最终找不到工作被社会淘汰呢?这其实也告诉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现代社会不仅仅需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
《2032年的我》这是一篇想象文章,却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