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生活讲给你听 - 1. 我的家乡

在准备写我把生活讲给你听系列的时候,罗列了系列文章的大致提纲,开篇123准备写的是我的家乡,我的童年和我的爷爷奶奶,其实这三篇内容是有些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想写在一起却又觉得一篇的篇幅过于冗长,犹豫再三还是觉得分开叙述比较妥当。女儿是在南京出生,她意识里的家乡是爷爷奶奶工作的县城,我的家乡现在在她的意识里就是每年清明时候回去祭祖和每年春节回去贴春联的地方,家里早已不能居住了,所以每次回去我们都是来去匆匆,但我还是想告诉她,那个有着小院和三间瓦房的地方是爸爸的家乡,那里有着爸爸再也回不去却又难以割舍的思绪。

我出生在江苏苏北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我小时侯故事获取的来源更多的是邻居家长辈在我长大后对我絮叨的。那是个美丽而又普通的小乡村,但却让我魂牵梦绕,因为那里埋葬着我的爷爷奶奶,也埋藏着我童年最真挚的回忆。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老家的前面是一大片的农田和我家的自留地,每年到了农忙时节,农田里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特别是收小麦和栽秧苗的时候,那时候乡村的中小学跟城里相比,每年要多一个大约一周左右的忙假,在这个假期里,老师都比较人性化,布置的作业也比较少,主要是让大家回家帮忙农忙的。我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有点田,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在隔壁的乡镇上班,在现在看来离的并不远,但在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是主流的交通工具的时候,那段距离至少需要2小时左右的自行车车程。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的田有时候是亲戚帮着劳作的。自留地里平时会种些蔬菜和瓜果,夏天的时候比较多的就是豇豆,辣椒,茄子,西红柿和菜瓜。暑假每天午睡过后总是要到菜地里找下菜瓜,洗干净对半劈开,把菜瓜的籽甩在厨房的外墙上,等着它晒干了再把籽收下了到了可以栽种的时节再种到地里去。

苏北的农村都是以生产队为居住单位一家挨着一家盖的房子,每户之间有个过道,我家在的生产队是从以屋子后面的河为界分为河南和河北,每家的过道总有一些自制的台阶能一阶一阶的通往小河边,小河里有洗衣服的,有洗菜的,到了夏天游泳的人也比较多,农村里人们做了一天的农忙,傍晚伴着夕阳在河里扎个猛子,拿毛巾洗去一天的疲惫。我家因为只有爷爷奶奶在家,所以我家的过道没有做过往河边的台阶,我总是到别人家的河边去玩耍,夏天的时候在河里石头台阶下总是能一把摸到很多吸附在台阶上的螺丝,那时候河蚌和螺丝是夏天在河里能轻易捕捞到的美味。

家乡是著名的银杏之乡,每家每户都有银杏树,那时候银杏曾经一度是农村的经济收入的来源,但银杏果的获得是非常麻烦的,银杏树需要授粉,银杏果因为外面包裹着果肉,在摘取下来后需要把果子泡在水缸里,一直把果肉泡烂了再把里面的核洗出来,类似于杏子或者桃子,不吃果肉只要果核。银杏核洗出来后需要晒干了,再把核敲碎,把里面的白果取出来,可以用来炒菜或者烧汤的时候放一些进去。银杏在中国人的意念中一直是有灵性的树种,很多地方过百年的银杏树会有人烧香膜拜。我家也有一颗银杏树,是八十年代家里盖房子的时候种的,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光景的。这些年随着银杏价格的持续低迷,现在很多银杏树在老家都被人从农田里处理掉了。

我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被爸爸妈妈接到身边,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前的时候一直是周日才休息一天,一直到三年级以后开始实行了周六半天,周日一天的周末放假政策,那时候每个周六的晚上到后来周六的下午放学后,爷爷都骑着自行车早早的等在学校的门口,接着中午放学的我一起回老家,周日的下午再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爸爸妈妈工作的乡镇。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后期我上初中自己会骑自行车了,后来家里也买了摩托车。我坐在爷爷车杠上的日子随着岁月的流失记忆也逐渐的模糊,爷爷高度近视,每次周六晚上接完我一路骑着自行车回老家,总是要到天黑了才能到家,那时的农村马路没有路灯,汽车驾驶员开的远光灯从对面照在人眼上让人一阵眩晕,每到这个时候爷爷总是从车上下来推着走一段,直到汽车过去。

家乡在我的心里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那里有着我儿时难忘的记忆,后来奶奶去世了,我上高中以后,爸爸调到县城教育局工作,我们全家也搬到了县城,爷爷一直一个人在老家生活着,我每年的寒暑假还是会回老家陪他,再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了,爷爷一直生病在县城治病,爸爸妈妈和姑妈姑父轮流照顾了,我工作的第一年爷爷也去世了,我的家乡也就成了我们每年回家祭祖的地方,家里的房子在现在小楼林立的现代农村也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那红砖青瓦,银杏随风矗立的小院却依旧频频的出现在我的梦里,那里埋葬着我生命里重要的人,也有我一辈子无法割舍的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把生活讲给你听 - 1.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