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中的世界

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将无限敬畏于你的掌心,让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布莱克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源自聚集在伟大事物周围的、复杂互动的真正的共同体中。但是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的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

今天读了《教学勇气》这本书的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部分内容和前面的内容一样晦涩难懂,要经过反复体味才能略微明白一些。

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

书中提到“所有学术科目都是从一粒沙去观察他们自己的世界,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把载满一车的沙子倒给我们的学生,令他们看到全部、对所有事物都一知半解,而不是拿起一粒沙子,让他们学着自己去瞧瞧看?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可以是少而精,为什么仍要不断想去覆盖整个领域呢?”

这段话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多以讲授为主,很少有动手操作,与学生互动内容很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怕耽误教学进度,课堂上能由老师做的事情,就不会让学生去做了。有时一节课下来,教师讲授了大量的内容,老师累够呛,可是学生根本没有学会,这样低效的灌输教学方式还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思想不改变,教学方式又怎能改变呢?我们在付出辛苦劳动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无精打采的样子,一副“神游象外”的姿态,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从一粒沙中看世界”,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实践,但我知道这种观点应该是对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决不能再出现满堂灌的可悲现象了,“少而精”,精讲多练,这可能是早就有人提出的教学方法了,可是我们却时常忽略。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探究发现才能唤醒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粒沙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