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

为你解决的问题


古今中外,在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中,各种绑架、勒索事件总是能占据人们的眼球。勒索者为了获得钱财、权力等利益,不惜以人的性命为赌注。而在生活中,一种更为隐蔽的勒索形式——情感勒索正成为摧毁亲密关系的“隐形杀手”,它困扰着千百万人,也破坏着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感情。


收听本书,你将解决如下问题:

①“连这点要求都不答应,你凭什么说爱我?”——你被情感勒索了吗?

②“不听我的,就死给你看!”为什么我们会被情感勒索一步步控制?

③我总是不断被情感勒索,该怎么办?



作 者 简 介

苏珊·福沃德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作者、演讲家,经常作为嘉宾出席脱口秀,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一档面向全美播音的节目。著有《原生家庭》等畅销书籍。



金 句 精 选

①只有自己改变了,你的世界才会看起来不同。


②你不需要为任何人而活,因为你自己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③你最关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里。最亲近的人,会把你拖进最持久的战役。


④对方只求满足一己之需而完全忽略你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着情感勒索的窘境了。


⑤很多在童年时期失去过重要事物的人,成年后会变得过度依赖和黏人,因为他们再也不想尝到被拒绝、被遗弃或是被忽略的苦涩滋味了。



听 前 热 身

情感勒索:又称情感敲诈,指处于冲突的双方之中,有一方希望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却因此牺牲另一方的利益。勒索者以牺牲被勒索者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为代价,利用操纵手段来迫使被勒索者妥协,满足勒索者的要求。这种行为就被称作“情感勒索”。


阿特拉斯综合症:阿特拉斯(Atlas)是希腊神话里的擎天神,他因反抗宙斯失败,被宙斯惩罚用双肩支撑天空。本书中,阿特拉斯综合症被引申为那些责任感过强的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必须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末位。


自我完整性:指的是个体可以充分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质,同时能够决定自身的一切事情。在本书中,作者列出了具有“自我完整性”的人应有的生活状态。包括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让恐惧主宰生活;敢跟伤害自己的人据理力争;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不让他人插手;信守对自己的承诺以及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等等。


读完本文约需40分钟

书友,你好。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

“你今年要是不带个对象回来,就别回来过年了。”

“你要是不帮你弟弟,妈也不想活了。”

“别人都能加班,怎么你就不行?你就是不努力!”

相信这些话,大家并不陌生吧。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过类似让我们又气又愧的经历:对方完全不把我们的感受放在眼里,明明在争取他自己的利益,说的话却句句中伤我们,让我们感觉好像我们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

其实,这就是情感勒索的表现。

“情感勒索”一词由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提出。

她发现:在每段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经常会出现某一方伤害对方,从而达成自己目的的行为。在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苏珊希望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大众了解真相并从中解脱,于是她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出版了这本名为《情感勒索》的书。

作者苏珊·福沃德本人,曾在多家心理机构和医学诊所担任心理医师和指导顾问,挽救过数千个因情感问题濒临破碎的家庭。

不仅如此,她还是脱口秀节目的老面孔,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过6年全国性的热线节目,为上千万听众解答心理困扰。

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成为了苏珊写作的源泉,像《原生家庭》这些书,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吧!它们都登上了图书畅销榜。

而这本《情感勒索》更是连续畅销二十多年,被奉为心理学经典著作,国内知名媒体人梁文道就曾在节目中推荐过它。

可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用来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诸如父母为什么喜欢把“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为什么颇受宠溺的孩子会加入“父母皆祸害”群组。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先来说说“情感勒索”到底是什么?

在苏珊看来,“情感勒索”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情感控制迫使对方让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直接的威胁,比如“你太胖了,要是你三个月内不瘦到100斤,我们就分手吧”。

类似这样,以牺牲对方的意愿、健康和快乐作为代价,利用操纵的手段不断地迫使对方妥协,最终满足的却是自己需求的情况,都可以被称为情感勒索。

其实,大多数情感勒索并没有那么直接,它们通常很隐晦,难以觉察。

情感勒索者会制造迷雾,促使受害者感到害怕、认为自己理应承受这些,更有甚者,勒索者会让受害者把过错归咎在自己身上。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人,他们明明很聪明,也很有能力,却总是受制于情感勒索者,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让步。

在情感勒索中,亲人、恋人、朋友的杀伤力尤其巨大,因为他们通常很了解我们,非常清楚怎样利用我们情感上的弱点,对我们进行勒索和控制。或许,他们并不是故意的,但这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通过情感勒索,达到了控制我们的目的。

《情感勒索》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揭开了情感勒索者的面具。

作者苏珊通过深入剖析情感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心态和性格特点,让我们了解到情感勒索者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我们又该如何摆脱他们的控制。

这本书适用于所有渴望与他人维持亲密关系,但因为各种原因,不是在关系里忍受窒息、就是在关系外忍受孤单的人;同时,它也适用于希望帮助自己或他人,觉察到情感勒索的倾向,从而中止这种伤害行为的人们。在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之余,这本书还能给予你突破屏障的勇气。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将分三个部分,为你解读《情感勒索》的内容:

第一部分,我将为你解读情感勒索是怎么运作的,究竟哪些行为是情感勒索?

明白了情感勒索是什么问题,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中,我将告诉你,勒索者如何一步步地实现对我们的控制?从“樊胜美”变成“扶弟魔”这样的人间惨剧,为什么总是层出不穷呢?

第三部分,我将为你提供一些策略,帮你摆脱情感勒索,走向自由的新生活!

大家都知道啊,古装剧里女人对付男人的三个必杀技是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对不对!

其实呢,一哭二闹三上吊不只是表达心中不满的报复性做法,也是情感勒索的一种表现方式。不过,电视剧也告诉我们了,这种情感勒索往往以对方忍无可忍,一拍两散告终。

最初,勒索者看似实现了企图,但这样的做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对方可能表面上对你产生怜悯,暂时“听”你的话,但他心里面实际上是离你越来越远的。

而被勒索者呢,被迫面对对方的情绪指控、生命威胁,被迫舍弃自己原本的立场,简直身心俱疲,损失惨重。他们当然急于逃离这样的关系。

在一段关系里,无论被勒索者还是勒索者,想要摆脱这样的局面,治标又治本,都需要对症下药。因此啊,我们首先得弄明白情感勒索的症状是什么,就像大夫给病人诊脉一样。

作者苏珊告诉我们,情感勒索有六个阶段:一、要求;二、抵抗;三、施压;四、威胁;五、屈服;六、重启。

这里我们举一个恋爱双方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六个阶段。

首先是要求。一切的一切从情感勒索者提出要求开始。这个要求一般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勒索者往往会把不合理的要求合理化。

比如说,网上流传的一句毒鸡汤:“男朋友如果不给你买包包,就是不爱你”。有些女孩子看到了信以为真,然后对自己男朋友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如果男朋友认为,两人关系还没发展到买包包那一步,或者经济上确实有困难,他们内心其实是非常抗拒的,不愿意买,这就进入了抵抗的阶段。

在男朋友表现出了犹豫甚至拒绝后,女孩可能会施加压力,说“你真的爱我吗?我在你心里的地位,难道连一个包包都不如吗?”用这样的话来瓦解男朋友的抵抗意志,其实这就是施压的阶段。

施压之后,男朋友如果还没有痛快地答应,女孩会接着威胁说:“你在我身上连这点钱都不愿意花,说明你根本不爱我。”“没想到你是这么小气的男人,真是看走了眼。”

这些话一说出口,男朋友内心会很恐慌,他可能会担心女孩离开。男孩当然不希望女孩不开心,更不希望女孩离开自己,他们开始赞同满足女孩的要求,有助于提升两个人的关系,于是咬咬牙买吧。这就是屈服的阶段了。

这时候,女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男朋友虽然心疼钱,但是赢得了女孩的爱。对女孩来说,向男友施压、让他产生内疚感,成了她控制双方关系、达成自己目标的杀手锏。

男朋友如果想尽快摆脱女孩的威胁,只能一次又一次让步。很快,两人的相处模式就变成了:一方施加压力,另一方屈服。这就是情感勒索的最后一个阶段:重启。

所以我们说,妥协从来不是情感勒索的终点,反而是下一次情感勒索的催化剂。

你看,这就是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对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把握了。那么,可能有人要反问一句:你不愿意给我想要的,我要求你就成情感勒索了?那妻子希望丈夫对婚姻忠诚,丈夫却出了轨,妻子要求丈夫回归家庭,倒是妻子不对咯?

当然不是!苏珊在书中提到:当一个人想要,另一个人不愿意给予时,发生在两人之间的冲突并不都是情感勒索,也可能是正常的情感冲突。我们用书中的一个对比案例,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先来看一个反面例子:丽萨和鲍勃是一对年近40岁的夫妻。很不幸,丈夫鲍勃出轨了,他觉得良心有愧,想尽办法补偿妻子。但是妻子丽萨似乎并不愿意放过这件事,她有事没事就提出轨这件事。要买什么礼物,去看哪部电影,甚至父母要来一起住,她都以此施压,让鲍勃Bob满足她的需求。

如果丈夫不顺从自己,丽萨就会说:“你欠我的,就算你活到一千岁,也弥补不了你犯的错。”她甚至在药柜上贴了一张纸条,写上“骗子”两个字,来时刻提醒丈夫曾经出轨的事实。

和丽萨、鲍勃的情况类似,杰克和米歇尔也是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杰克出轨后决定向妻子米歇尔坦白。在之后的两三周里,米歇尔几乎不和丈夫说话,丈夫则搬去了书房。

经历了短暂的冷战后,米歇尔决定找丈夫谈谈心,她告诉杰克自己非常生气,不过还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让这件事情翻篇。她不能忍受不安全、不稳定和相互猜忌的生活,如果杰克不能重新忠诚于她,不能跟她一起去做婚姻咨询,他俩就不可能再在一起。

这两位太太都有权生气,毕竟丈夫出轨嘛,怎么可能不愤怒?但第一位太太对丈夫的反应是惩罚性和控制性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勒索。她把出轨当作控制丈夫的武器,不断地从道德上压迫丈夫。

她的威胁清晰而连续:“如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你也别想好过。”相比之下,第二位太太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清楚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明确告诉丈夫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能接受。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为出轨开脱,原谅或者分手都是个人选择,也不想评价两位太太,谁的做法更胜一筹,但是通过两个对照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情感勒索与正常的情感冲突之间的区别。

在一段正常的情感冲突中,比如第二对夫妻,对方会公开谈论与你的冲突,了解你的感受和担忧,了解你为什么会拒绝他们的要求并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而在情感勒索中,就像丽萨和鲍勃那样,对方会想尽办法控制你,忽视你的需求,坚持认为他在道德上优于你,并且不承担致使问题产生的责任。

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重启。你可以根据这六个方面,初步判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遇到了情感勒索。

不过,情感勒索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我们的诊断工作还需要更进一步。作者苏珊认为,在情感勒索关系中,勒索者有四张面具,分别是惩罚者、自我惩罚者、“受害者”、诱惑者。

首先是惩罚者。这是在勒索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采取的勒索方式。惩罚者会直接提出要求,并且经常用“如果你不这么做,我就会让你好看”之类的语气来威胁,或者用冷暴力的方式来压迫对方投降。

现实生活中,上司对下属、父母对孩子,常常会出现惩罚式的情感勒索。比如很多父母动不动就会说,“要是没考好,就不带你去旅游”之类的。甚至可能出现“要是不好好学习,就打断你的腿”之类具有暴力倾向的勒索。

第二张面具是自我惩罚者。在勒索关系中,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他们一般会采用自我攻击的方式,把自己变成受害者,迫使对方就范。比如“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不给我买那个玩具,我就不吃饭”之类的。

再比如,某个知名演员的妻子在追求他的时候,威胁他“如果不在一起就拿烟烫自己”,而且不是随口说说,她真的这么做了。这就是通过自虐来进行勒索。

勒索者的第三张面具是“受害者”。他们会随时摆出一副祥林嫂式的悲情,来迫使别人就范。当“受害者”型的勒索者感到难受、不舒服、不高兴或者仅仅是不顺心时,他们就会威胁我们。他们的潜台词是:“我好惨哪,你还不赶紧满足我的要求。”

这时候,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满足他们的要求。在某家庭观察类综艺节目中,其中一位嘉宾说:“其实我们也可以接受她不结婚,但就是觉得如果她不结婚的话,可能我们就带着遗憾走了。”你瞧,潜台词就是:我好惨啊,就是因为你不结婚,你爸我去世的时候都要带着遗憾走。

勒索者的第四张面具是诱惑者。就像一个高明的猎人,诱惑者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勒索者。他们普遍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使用廉价的诱饵,大多数都是空洞的承诺,一步步引诱对方上钩。

比如说,一些男人在追女孩时,会时不时地送一些礼物,然后一步步提出要求,诱使女孩就范。如果女孩让步,就能进一步得到奖赏。人们对奖赏的渴望如此强烈,以致于他们在无数次与奖赏擦肩而过后,才会意识到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以上,就是情感勒索者的四张面具:惩罚者、自我惩罚者、“受害者”和诱惑者。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勒索者,常常会几张面具混搭在一起玩“川式变脸”。

接下来,我们在另一档关于亲密关系的某综艺节目中也看到了类似的案例:女设计师被男友骗稿。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的勒索形态是如何共同作用的。

小李是广告人,负责公司的设计和文案策划,小雅是他女友,大学还没正式毕业,在小李所在的广告公司实习。小李经常让女友小雅给他作图,设计不好就大发雷霆。这是“惩罚者”的面具。

截稿时间快到的时候,小李怕自己交不上稿丢了工作,会情绪低落地让女友周末给他加班。潜台词是说:“我要是没了工作,都是因为你没加班帮我,都是你的错。”这是“受害者”的面具。图做好了,小李会带小雅出门逛街、看电影,满足小雅的一些小要求,告诉小雅两人是一个整体,许诺两人日后的美好生活。这是“引诱者”的面具。

由于小李在这段关系中,属于强势的一方,我们没法看到他戴上自我惩罚者的面具的样子,但这同样可以说明,在一段勒索关系中,多种勒索形态会同时出现。

我们先来玩个小测试吧!下面我将为你罗列五个问题,你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并默默记住你的答案:

l 你是否因为自己经常屈服于对方的要求严厉指责自己?

l 在这段关系中你是不是经常感到挫败并愤愤不已?

l 你是否感到内疚并相信:要是我不让步,我就是坏人?

l 哪怕还有别人可以帮助他,你也是他唯一的求助对象吗?

l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别人所负的责任要大于对自己所负的责任?

以上回答中,如果有一个以上是肯定的,那么你对压力的反应就会为情感勒索提供理想的土壤。只要勒索者用心,情感勒索就很可能在这片土壤上悄然生长。别担心,下面我们会为你揭开勒索者的秘密:情感勒索者究竟是怎么操控我们的呢?

警察利用暴力逼迫嫌疑人就范,停止犯罪行为,情感勒索者们则用迷雾逼迫对方臣服。这里的迷雾:F-O-G ,就是Fear恐惧感、 Obligation 责任感、 Guilt 罪恶感这三个词对应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情感勒索者通过唤起受害者这三类情绪,巧妙地掩饰他们的勒索行为。我们先来说说迷雾三情绪中的恐惧感。在工作、爱情或者家庭关系中,我们总会恐惧一些难以承担的后果。

这些恐惧往往来自于儿童时期留下的创伤,它们被时间埋进了我们的无意识中,操控着成年后的我们,而我们却难以察觉到它们的存在。比如小时候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孩子,一般会非常害怕被抛弃。假如对方威胁要抛弃他们,他们通常会立即妥协。

迷雾中的第二种情绪是责任感,它们来源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被要求承担某些责任,其中包括了不必要的责任。受害者往往缺乏边界,似乎这个事情是他的责任,那个事情还是他的责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她在网络上被戏称为“扶弟魔”,字面理解就是扶持弟弟或哥哥的“狂魔”。她一个人在大城市辛苦打拼,不仅要供养父母,还要倒贴哥哥。

当她不想再管家里的事时,母亲就用亲情绑架她。在母亲的情感勒索下,樊胜美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边界,承担起了本不应该她承担的责任。

在书中,苏珊提到了一个类似的概念:阿特拉斯综合征。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位用肩膀扛住天空的巨神,因此,他为所有人负责。就像阿特拉斯一样,我们中许多责任感过强的人也把“全世界”扛在自己肩上,天塌下来了,别人可以不管不问,自己却得第一个上去撑住!当你成为有求必应的“神”时,那么有求必应就是你该做的。

你自认为有保护他人的责任,所以他人就有了控制你的权利。

另外,情感勒索者同样擅长放大我们的罪恶感,这是迷雾的第三种情绪。比如说:“我昨天晚上到现在都没睡着,因为你惹我不开心!”又比如说:“我因为你失去了升职的机会,都是你的错”。还有说:“我不想上班,沉迷游戏,是因为你不关注我、不爱我,这还是你的错”。

在这场推卸责任的游戏中,我们到底有没有伤害到勒索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勒索者使我们相信:我们伤害了他。

当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交织在一起,我们会完全陷入周而复始的迷惘和困惑中,这为情感勒索的产生提供了完美的环境。而勒索者要做的,只是放大我们的情绪,培育出情感勒索的丰厚果实,这个果实就是利用我们满足勒索者的私欲。

那么,勒索者到底是怎么放大我们的情绪,实现情感操控的呢?他们主要有四种放大受害者情绪的手段,分别是角色塑造、归于病态、寻找同盟以及消极比较,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它们。

首先是角色塑造,指的是勒索者想方设法把自己的需求说得光明正大,把对方的反对解读得十分消极,抬高自己同时贬低对方。这种手法最简单的表达就是说“坏人是你,我是无辜的。”

举个例子,你的同事可能时不时请你帮一点忙,而你经常答应他,久而久之,他将这种帮忙当成了习惯。有一天,你身体不舒服,拒绝帮助他,结果他非常生气,把你不肯帮忙说成是你的小气和自私,缺少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个逻辑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最初是我好心帮忙你,结果反倒成了我的“问题”了。

这时候情感勒索者通过角色塑造,放大了我们的罪恶感。

有些勒索者会告诉我们,我们的拒绝,意味着我们不是正常人,我们有心理疾病。这就是情感勒索者的第二种手段:归于病态。比如,因为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指责我们无法爱人,无法维持友谊,说我们是爱无能患者。再举个例子,有一位独立女性,她跟她父亲表示不想结婚。她爸居然说:“神经病才不想结婚!”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只有结婚的人才是正常人,你不想结婚就是神经病吧!这就是勒索者将行为归于病态的手段。

接下来,第三种手段是寻找同盟。如果一个人的勒索无法奏效,勒索者就会寻找后援。他们会找其他人来帮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自身能力不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共同勒索的手段。

比如丈夫出轨遭遇离婚危机,丈夫挽回无效后,搬出岳父岳母来勒索妻子。岳父岳母说:“出轨确实是他的错,但他也知错了,保证不犯了。日子嘛还是要过的,离婚了孩子怎么办?不为自己也为孩子想想,过日子不能只顾自己。”比起孤立的情感勒索,三人联合勒索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

这就是寻找同盟。

另外,勒索者还经常会搬出别人来作对比,比如说:“为什么你不能像XXX一样?”言下之意,就是说:“既然这个人都能满足我的要求,为什么你就不能呢?”这是第四种勒索手段,叫作消极比较。

“别人家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父母会说:“看看你姐姐,她就愿意帮家里做事,你呢?”领导会说:“你有什么好抱怨的,看看小王,他每天都在加班,也没有抱怨。”

有时候,甚至连具体的比较对象都不需要,也能产生情感勒索。比如网上流行一句话,说:“可怕的不是有很多人比你优秀,而是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

你看,这不就轻而易举地利用消极比较,制造了焦虑感,形成了隐性的情感勒索了嘛?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以上就是情感勒索的四种手段:角色塑造、归于病态、寻找同盟以及消极比较。情感勒索者使用一种或多种手法,唤醒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以及罪恶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击中我们的痛处,只有这样情感勒索才能完美施行。

不过,这里苏珊要提醒大家注意,情感勒索不是独角戏,如果没有受害者的被动参与,勒索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下面我们结合例子说明这一点:

你还记得90后的童年阴影——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吗?冯远征饰演的安嘉和是一名职业医生,梅婷饰演他的妻子梅湘南,是一位中学老师。

安嘉和多次以爱裹挟伤害梅湘南,他说:“我不想打你,是你逼我动手的”,很明显,安嘉和使用了角色塑造的勒索手段,我是无辜的,是你逼我的。

此外,他还给梅湘南定了一条规矩:“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能和陌生人搭腔,尤其是异性,否则就是偷汉子,不检点,就是道德败坏。这是利用了梅湘南的罪恶感,同时将接触陌生男人归于病态。

安嘉和无疑是变态,而梅湘南作为受害者又有哪些特质呢?电视剧里交代过,她小时候遭遇过性侵。这段经历是她内心恐惧感的来源,也成了家暴悲剧发生的催化剂。

在书中,作者苏珊概括了六种易受情感勒索的特质,它们分别是:对认同的过分需求;对愤怒的过分恐惧;为了获得平静的生活不计代价;过度同情别人;“好女孩综合征”以及经常自我怀疑。

在适度的情况下,这些特质都是无害的,但是如果走向极端,当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很容易被情感勒索者操控。

当然,我们并没有责怪受害者的意思,在这儿举《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情感勒索双方的性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幸遇到暴力型的情感勒索者,请及时报警。

现在,我们剖析了情感勒索者如何对我们实现操控的,接下来,我们要说说情感勒索的危害。苏珊指出,情感勒索的最大毁灭性在于,它会冲击我们的自我完整性。

如果我们总是被迫去满足对方的需求,我们将无法分辨哪些行为是我们自己的意愿,哪些行为是勒索者对我们的敲诈,长此以往,我们会失去自己,成为了勒索者的附庸。

情感勒索首先会影响我们的自尊,造成自我价值丧失。还是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例,第一次家暴之后,梅湘南选择了原谅,事后又陷入自责,认为自己软弱、无能,甚至是欺骗自己。

再比如说,很多女性本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是结婚有了孩子后,被迫放弃事业,做起了家庭主妇。面对丈夫的要求,她也许会责怪自己无能,同时又告诉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

其次是对我们的健康和快乐的影响,受害者无法宣泄情绪,只能压抑不快的感受,导致抑郁、焦虑、暴饮暴食等生理和情绪表现,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另外,情感勒索还会破坏我们的关系,由于勒索者一味地索取,忽视受害者的感受,受害者不会再有意愿表达真实感受,也很难再付出更多的感情。有效的沟通一旦被切断,双方之间的感情将会变得越来越淡薄。这种现象在中国比较普遍,许多国人不太擅长表达感受,关系中很容易出现情感勒索,一旦勒索关系形成了,情感也就变质了。

我们先说一个故事,也是作者苏珊非常喜欢的:

有个男人沿着一条马路开车,看见一名女士手脚并用地趴在路灯下找钥匙。看到这,男人就下车帮女人一起找钥匙,找了一会,男人问道:“你再仔细想想,钥匙丢哪儿了?”女人回答说:“我把钥匙丢在一英里以外的路上了。”

男人很惊讶,问道:“那你为什么在这里找钥匙?”女人回答说:“因为那个地方和这里很像,而且这里的灯要亮一些。”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刻舟求剑,东西方的智慧是相通的。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固守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永远得不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情感勒索也是这样,我们必须走出舒适圈,哪怕是在漆黑没有路灯的地方寻找,毕竟答案就在那里啊!

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解决问题的道路虽然漆黑,作者苏珊却已经为我们点亮了路灯。我将带你走过苏珊设计的改变步骤,一步一步从现在走到一个新的起点。相信下次再遇到情感勒索时,你就能更从容应对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该如何坚定自己的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摆脱情感勒索吧!

首先你要做好准备工作,当你考虑和勒索者打交道之前,必须先做出一点改变。每天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使用三项非常简单的工具,来帮助自己坚定改变的决心吧!这里的工具包括一份和自己的合同、一句强有力的声明和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话。

在这份和自己的合同里,你要承诺不再任由恐惧、责任和罪恶感影响你的决定。承诺自己会接受每一个积极步骤,不论效果有多大,就算失败或重回老样子,也不会以此为借口停止尝试。对了!在把情感勒索赶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记得好好照顾自己哦!

有了合同,接下来就是一句强有力的声明:“我能经受得起”。这几个字看起来不起眼,它可是抵抗迷雾三大情绪最有力的护盾。感到害怕、痛苦或丧气时,你可以试着停下来念叨念叨这句话,它会帮助我们抵抗勒索者带来的压力,给予我们勇气对勒索者说“不”!

现在,是时候扭转我们轻易妥协的行为模式了,你可以通过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话来完成这件事。试着用相反的意思描述以往的消极想法,给自己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把“我会告诉自己,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改成“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这会使勒索者难受”。

又比如:把“我会告诉自己,现在的妥协是为了以后能够表明自己的态度”改为“我会坚持我的立场,而且现在就表明我自己的态度。”再比如:把“我会取悦别人,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改成“我在让自己高兴的同时也愉悦别人,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试一下,对着镜子重复这些正面的词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感觉在逐渐改变,你会越来越自信地面对勒索者。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那么,在正式回应情感勒索者的需求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发送SOS信号。这里的SOS不是摩尔斯电码,而是苏珊解决情感勒索问题的三种方法的缩写,它们分别是:Stop 停下来、Observe 冷静观察和Strategize 制定策略。

第一个S是Stop-停下来。对付情感勒索的首要工作是:什么都别做。

勒索者总是焦急而迫切地表达自身需求,以期得到满足。在连续的狂轰乱炸之下,我们可能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勒索者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要先急着做出回应,可以拖延一段时间,不答应也不拒绝,从而离开这种高压情境。

你需要使用拖延话术,给自己至少24小时的时间做决定,比如说:“我现在无法回答你,我需要时间思考。”“这个太重要了,我不能仓促决定,让我想一想!”“我对你的要求感到不怎么确定,我们稍后再谈吧!”这些话也许会让勒索者感到不快并对你持续施压,让你感觉很糟糕,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妥协。因为对方比你急,你有对方想要的东西,至于什么时候给,你说了算。

在使用拖延战术的时间里,你要继续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可以在心中重复那句“我能经受得起”,鼓励自己说:“我并不是故意要跟他做对,我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他的要求”诸如此类的话。这样做,能让你坚定自己的真实想法,减轻负罪感。

第二个O是Observe-冷静观察。在为自己争取时间之后,你要冷静下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花点时间想想勒索者的要求:他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他会提出这种要求?他是怎样提出要求的,威胁还是引诱?如果我不答应他的要求,他会是什么反应?他的反应,比如吼叫、哭喊、沉默或者攻击性语言是否会激起我内心的不安?

同时,我们也需要和自己对话,我想要获得什么?当我在与勒索者交易时,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是恐惧,是愤怒还是顺从?

我们以第一部分中想买名牌包的女孩为例,面对女孩的情感勒索,男孩可以思考:她为什么要求买包包?她是不是真的想要那个包?还是说她只是想让我买包这种行为来证明我是爱她的?如果我不给她买包,她会怎样?

同时,男孩还需要反省说:在面对她的要求时,我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愤怒?如果不买,她失望时,我会产生什么感受?是不是恐惧,或者是自责?会因为自己连一个女朋友想要的包包都买不起,而产生罪恶感吗?

第三个S是Strategize-制定策略,经过前面所有的准备工作,你即将走向一个重要的时刻,是时候告诉情感勒索者你的决定了!为了顺利地终结情感勒索关系,我们可以尝试苏珊提供的四种实用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非防御性交流。遭受对方的言语攻击时,我们会本能地保护自己。有人伤到了我们最痛的地方,我们想要以牙还牙,这可以理解,但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假如对方说我们自私,我们反击说:“我不自私,你才自私呢。”这样的防御性交流只会火上浇油,引起对方更强烈的抗拒感。

这时候不妨试着说一些非防御性的话,比如说:“你生气我很难过”、“我能理解你看待问题的方式”、“等你更冷静的时候,我们再来聊聊吧”。要让对方知道我不是来吵架的,而是来解决问题的,如果还想维持互相的关系,那就坐下来和我好好沟通!

第二个策略是化敌为友,招募勒索者成为你的同盟。当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时,你可以试着向对方请求帮助,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此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人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一旦参与了你的决策过程,就会更乐意帮助你实现这个决定。

这时候你可以说:“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议,好让我们来解决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这么生气”、“我想知道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一种解决方法”、“我想知道我们要如何做得更好”等等,提出诸如此类的邀请。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对夫妇,结婚后男方要求女方不要上班了,待在家里做家庭主妇,女方却不是很乐意。那么,女方可以邀请丈夫坐下来谈谈,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结婚了之后我就不能出去工作?我待在家里没有什么事做,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你能不能想什么办法让我感觉好点?你觉得我们的家庭怎样才能经营得更好一点呢?”

这时候,丈夫可能会认真站在妻子这边想一想,将她的感受纳入考虑。当然,这建立在两人有感情的基础上。

第三个策略:以物易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做各种交易,比如借你一本漫画书换来一包辣条,一盒巧克力换你的赛百味三明治。

同样,在情感勒索中,当你希望别人做出改变时,也要先改变一下自己。这种交换策略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消灭了把改变的负担完全放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想法。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说明以物易物是如何打破僵局的:

有一对夫妻,这个妻子觉得丈夫忽略了她,很愤怒。丈夫从他的角度看,觉得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妻子太胖了,让他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曾经苦苦追求娶回来的女人。

妻子想着:如果你不能更关注我,我就离开。丈夫的心态则是:要是你不减肥,我就继续惩罚你、不理你。就这样,在差异化的需求中,两人的关系持续恶化,他们相互折磨着。

作者苏珊建议他们使用以物易物的策略:妻子从明天开始节食,而丈夫每天下班回家后,必须花半个小时陪她说说话,促进两个人的感情。当然,妻子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减肥成功,丈夫也没有马上就变得温柔体贴,但是这种交易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僵局,并且最终修复了他们的关系。

第四个策略是使用幽默。与对方共享一个私密的玩笑,这会让对方觉得更亲切。幽默可以快速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缓解不良情绪或紧张的气氛。

举个例子,铁柱和翠花是一对情侣,两人之间的关系因为结婚的事情有点紧张,但也没那么糟。某天,铁柱为了结婚的事情,又来向翠花提条件了。

这时候,翠花拿出一个呼拉圈,对铁柱说:“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健身方法,你拿着这个呼啦圈,我从中间钻过去。”这话说得让人莫名其妙,铁柱愣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办。

翠花接着说:“我注意到,为了证明我爱你,你似乎很愿意让我钻进你的圈套里,你认为我们可以谈谈这个问题嘛?”

“圈套?我没有,我不是,你可别瞎说。”铁柱一边辩解,一边却笑了,他觉得翠花这个呼啦圈比喻莫名得有趣。

见状,翠花开玩笑似地提议说:“在我们谈正事之前,你要不要试试钻过这个呼啦圈?”就这样子,呼啦圈缓和了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

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王小波在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曾说过: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他们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而在这本《情感勒索》里,作者苏珊告诉我们要放下种种设置,解开自我束缚,倾听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此才能重塑自我的完整性。

这也是苏珊·福沃德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你不需要为任何人而活,因为你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