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不动,永远是观众

最近这些天脑海中一直环绕着逻辑思维CEO脱不花的这句话: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01

在等待时机中,我们错过了原本的美好

春天来了,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一样,开始在家里做“断舍离”了呢?

昨天打开鞋柜,突然发现几年前我跟阿姨一起买的一双高跟鞋起皮了,不能再穿,只能扔了。拿着鞋子走向垃圾桶的那一刻,我心中咯噔了一下:咦,这双鞋,我可没穿多少次呀?记得这是几年前跟红姨一起逛商场时买的,每人一双。这双鞋,对当时的我来说,还算挺贵的。但也因为它贵,所以一直没舍得穿,一直想等,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场合,多穿穿。结果,当我想拿出来穿的时候,它却已经不行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触,当你特别想做好一件事时,反而特别容易做不成。因为,此时的你,会在脑海中勾画出各种完美的场景,而实际上又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每当遇到一点点困难时,你就会纠结、犹豫,然后开始退缩,生怕没做好,于是干脆就不做了。就像我的公众号,停更了整整73天,我才又鼓足勇气拿起了键盘。在这期间,我真的没有想过要写吗?其实是想过的。但是每一次打开公众号,好像内心又有了“所谓的完美主义”在作祟,然后开始拖延,拖到没有足够的时间之后,我就放弃。毕竟,我们都觉得“不做,就不会有不完美出现了”。我们都渴望虚幻的“完美”,于是乎干脆放弃,于是乎也就在这样的不做中,我们慢慢地失去了成长机会,最终一事无成。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期待明天,总以为可以等到一个好时机。

不曾想,在等待中,我们错过了无数美好。

02

完成事情的最好办法,是先迈出第一步

最近我观察到自己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以前我备课背到很累很晚,困到不行时,就可能不洗脸刷牙了,直接从书桌爬到床上睡觉。最近我发现,不管有多困多晚,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我只要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开始挤牙膏,然后洗脸刷牙泡脚,我会像个打开了开关的机器人一样,自动完成这一系列我以前可能完不成的动作。我觉得好神奇吖。

无独有偶,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多产的作家说,提高写作效率最好的方式是留一个结尾。因为这一件事情已经开始,他就会特别想去把它结束,所以每天他都会把书稿的最后一部分留一个结尾,这样就能很好地促使自己快速完成它。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大脑里潜意识中都渴望完整。如果一件事开始了,我们就会想着去把它完成。结束它,我们会开心很多。

你有特别想要完成的事情吗?

不妨,学着先强迫自己迈出第一步。

把包扔到墙那边,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03 

站着不动,永远是观众

今天其实有个好消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昨天晚上我终于发了一次跟自己工作相关的朋友圈,介绍了自己所带学生的提分情况。没曾想,今天白天竟然收到了2个家长关于孩子学习的私信,虽然没有报名,但这也说明了我的发圈,有家长看到了,达到了我发圈的目的。当然,这也让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行动起来的魅力。

其实,最近消失的这一段时间,我并没有闲着。3月份,我跟一群小伙伴在学习关于个人品牌打造的课程。但是,知道昨天前,一直学的不愠不火。因为我懒,只是听课,没有思考,没有去执行!老师教我的方法我根本就没有去用,甚至还差点放弃了。多亏了群里的小伙伴又推了我一把,昨天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没想到效果还可以。

今天,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自己会没有行动呢?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一直拖,一直不实践。

最终的结果,是自己成为了那个观众,成为了那个永远只能见证别人成长的旁观者。

很多人学各种增长模型,各种裂变公式,很高大上,但那是人家拼命做出来后总结的公式,你得逆回去。学一堆,头头是道,若是执行力不够,反而是坏事儿,陷入纸上谈兵,我看很多人从来不去干。

该不该学呢?你学的太多,就该去干了,你干得太多,就该学一学了。这是做事的两头,很多人只顾一头。

想,都是问题

做,才是答案

站着不动,永远是观众

最好的时机,就是此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着不动,永远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