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

        对联是学习律诗的基础,在学习诗词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过的就是对句这一关,所以我们今天就从对联的基础知识讲起。什么叫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后随着各时期的发展演变又分出了好多类!

        二、对联的分类:(一)、按用途分有:1.通用联2.专用联3.春联:4.贺联:5.挽联:6.赠联7.自勉联.行业联:9.言志联等(二)按字数分: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百字以外称长联。(三)按修辞技巧分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四)按联语来源分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三、对联的说明要求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补充的作用。四、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1、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2、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其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峰江河等)、宫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5、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偕包括两个方面:①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指二四六位置平仄相反,尾字相反例:房前水碧栖金鲤窗外青山过白鸥。上下联二四六位置:前——外,平——仄,碧——山,仄——平,金——白,平——仄②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也是指一个句子本句内二四六位置要平仄交替!例:房前水碧栖金鲤二四六位置:前——碧——金,平——仄——平。

        6、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禁忌事项: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比如: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字】重是指不规则重,百鸟鸣春歌盛世;一龙降世兆丰年。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例如:奥运精神传友谊;圣火辉煌映和谐。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运和火,神和煌平仄失对。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该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乱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比如:九州迎圣火;百载圆一梦。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孤平】关于孤平自古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现在基本就是有两种看法:一种即如王力所述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使有人误认为,仄仄仄平平也是孤平。事实上,两平相邻就不是孤了。他所定义的孤平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此派的观点被绝大多数人认同。另一派则是两仄夹一平就为孤平。当然这都是现代人的观点,而我们学院则采用最早的王士祯的定义:孤平只存在于“(中)仄仄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式中。

      【第七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比如: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此联立意,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比如:南邦庙死个和尚;西竺国多一如来。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课后作业:一、问答题1、什么叫对联的六相2、什么叫孤平?什么叫三仄尾,三平尾?3、什么叫乱脚?4、什么叫异位重字5、对联有哪些禁忌?二:对句出句1、月影穿萝径【雪落】作业一周时间,作业做好暂时发群里,由老师来评阅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