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一节,对课后的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1.这两位教师,都采取了“个别对待”,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这两位老师主要的区别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需要学生付出脑力劳动,是否需要克服困难。
第一位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学习差的还是学习好的,都是适合他们的问题,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缺少克服困难的紧张过程,所以体会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而第二位老师的分层教学,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都稍微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需要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这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都能体会到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后带来的成就感。
2.你对工作有热情吗?所传授的知识有热情吗?无论你有无热情,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而作为老师,自己还可以并且应该做哪些反思改进?
(1)我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所传授的知识也充满热情。
(2)因为我爱自己的工作,我爱我的学生们,我想成为学生们的贵人,我想让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我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业余时间放弃休闲娱乐,在新网师沉潜,啃读专业书籍,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用专业的知识去指导我的工作。
虽然我教七年级语文多年了,但是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宽,常教常新,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法不同,每一年都有新突破。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向优秀教师看齐的同时,我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3)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关注不够,对他们的要求不高,没有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切愿望。
(4)在新学期里,我将仔细研究每个孩子的喜好,力求让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3.为什么要创造“成功的预感”?如何创造“成功的预感”?
(1)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认为:在掌握知识和完成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习的热切愿望也是一种精神满足状态。但只有在为崇高目的所鼓舞的学生集体里,才能感受到这种精神满足。所以要创造“成功的预感”。
(2)要想创造“成功的预感”,教师在课堂上要精神饱满,要有乐观愉快的语调,要研究每个孩子的喜好,力求让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