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过“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首先需要想清楚为什么而读?
或是想从中获得什么?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的信中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读。若实在不知读什么书,那就读小说,不知什么小说好,就选经典小说。我近阶段学习散文,就找了丰子恺、梁实秋和周作人的散文集来读。
其次是读书方法。
不错,读书是有技巧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快速阅读术》和《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介绍的方法可以借鉴,甚至名人传记里记述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路径。
一种是把书读薄。把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运用到阅读马拉松活动中。一般的书2小时内是可以读完的。步骤一是先仔细看序言和目录,判断重点章节细读,其他内容眼睛扫过有大概印象即可。鲁迅先生用跳读法读书,苏步青读书时也是第一遍先读个大概。郑板桥则直接主张“学一半,撇一半”,所谓“十分学七要抛三,各自灵苗各自探。”还说“略其迹”,而“取其意”,倡导读书须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一本书不必从头到尾一字一句读完。步骤二是根据目录,巩固记忆,弱项重读,重点精读。步骤三是画出思维导图,把整本书的框架拎出来,用记忆力把一张简单的图扩散开来,长出枝蔓,也就是“收的拢,撒的开”。
得益于此法,我在2017年读了127本书。其中社科类共48本:包括中国古代史36本,中国近代史9本,世界史3本。文学类共39本:包括中国古典文学22本,中国现代文学11本,外国文学6本。能力提升类共27本,即时间管理、高效学习和深度工作的方法等等。情绪管理类共5本。思维类共2本。艺术类共1本。其他杂类共5本。印象最深的书是黑塞的《悉达多》、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和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悉达多》其实是佛陀带着我们的不安与困惑,走上寻求真理的旅程。《文学回忆录》是一本系统的讲述世界文学史的书,有些观点很新奇,比如木心反对孔子的言行体系,说孔子想塑造人却把人扭曲的不是人。《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是我第一本学习工具书,学,理解贯通,习,反复实践,学习也是需要学习的。
听人推荐一些经典的书,我都读不下去,曾一度怀疑自己的鉴赏审美能力,比如《百年孤独》,用尽毕生的耐心,忍受作者啰嗦了一阵,但是复杂又重复的人名就能把我绕得胸闷气短。
个人偏好历史类,“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最企羡的是台湾作家三毛,喜欢她的随性洒脱。
还有一种是把书读厚。华罗庚主张读书第一步就是由薄到厚。有人把《红楼梦》读了一年,每个字的读音、涵义、典故都查找标注好,还用标签纸写了自己的想法感受。我读《大秦帝国》时看到精彩句子会划线,随时记录下所思所想。《旷世大儒纪晓岚》里很多生僻字需查字典才能解其意,经典的诗词驻足细赏,花费不少时间,耗一周左右。
工具使用得当则事半功倍。使用电子书阅读、听书、看别人的读后感读书笔记相结合可多维度理解著作。
很多伟人用转换思维的方式保持高效率工作,运用到读书上,就可以看会文学书,再看会小说,学习工具书的间隙读散文消遣一下。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我尝试过同时读三本不同类型的书,发现并不冲突。
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阅读以及便携节能、随时翻看、及时记录的优势,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但纸质书并不会因此消亡,捧在手上的书籍,更有仪式感,厚重的触感使人感到真实,易进入“深阅读”状态,浓重的价值感,促使人细细读、慢慢品,书籍也更具收藏价值。电子阅读改变的只是方式,而不是读书观念,可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两者优势互补。
最后是运用。朱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文字只是一种工具,读书不是最终目的,万不可犯了舍其本而逐其末的错误。有学问和有文化是不同的,如何把知识转化为动能呢?
一方面是积极做复盘。读书笔记是很好的方法。几乎看过的每本书、每部电影我都会留下痕迹,哪怕只有一段话记述主要内容和心理触动。与书友交流读书心得,也是审视自己的思路是否偏狭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即学即用。学到的方法马上运用到实践,检验是否适合自己使用。显然思维导图较视觉笔记更适合无画画基础的我。
关于读书时间,都是可以挤的。《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和《超级时间倍增术》给予我很多启发。运用统筹方法和时间倍增术,同时做几件事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生命的边角料也不容浪费,除了这一生,没有其他的时间。毛主席总是挤出分分秒秒用来看书学习,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欧阳修对自己治学经验的总结:“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坚持长期体育锻炼让我有个好身体,支撑继续学习,并保持精力充沛。村上春树一跑几十年,是长跑的坚定爱好者。
感恩在我的人生最低谷有书陪着我,开解我,给我慰籍和鼓励,哪怕现实中没有立足之地,书中自有一方天地任我自由呼吸,那里有鸟语花香,绿草如茵,有一双大手可以紧握,一起熬过严冬,静待迎春花开。康熙尝自谓:“听政之暇,即在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又谓:“读一卷书即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书即有一日之益。”习惯了读书以后,手边没书会心慌,手足无措。有天清晨,我正在练字,听书里刚好讲到李鸿章每天五点钟起床挥毫泼墨,我仿佛穿越了百年,与他默契的相视而笑。我最深切的幸福也是在读书中获得的,追随着先人的步伐重走他们的心路,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庆贺他们每次收获,用我有限的人生去感知无数人的一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籍是脚,能走更远的路,书籍是眼,能看到更远的地方。这是读书的最好时代!有好的读书方法分享,有好的读书工具使用,有广阔的书友平台交流,我只愿,每天进步一点点,多吸收一点前人的智慧,如果生活足够从容,是在书中与诸多作者的交谈深入,如果眼光足够长远,是因为自己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