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4/7-2组-菲比

R原文

黑盒与白盒,是计算机软件测试里两个常见概念。

直白地解释一下,黑盒就是,你使用一项功能,会用但是不知道怎么实现的,原理如何。你把它看成盒子,里面对你而言不可见,用黑色表示。白盒是相对于黑盒而言,你知道功能的原理、逻辑和流程,内部对于你可见,用白色表示。

黑盒与白盒,蕴含了一个潜在的假设:不同领域的知识,是分层次的,也是可抽象的。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构建,往往依赖于其他领域,于是可以层层叠加。

比如说自然科学,有的人研究的是原子及以下的层面,这个时候电子波动方程可能是关注的对象;有的人研究的是分子的层面,那么他就会关注原子以上及原子组成的分子甚至更高的层面。二者可能会有交织,但是侧重点会不一样。

I便签

WHAT

白盒,代表的是我们需要理解原理,流程,逻辑的知识、技能、或体系。

黑盒,代表的是我们只需要理解如何运用的知识、技能,或体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我们需要对白盒知识是需要进行全方位和学习,旨在掌握全面的内容。而对于黑盒知识,我们只需要了解到操作技巧,不需要深入研究它的形成过程、核心技术。

WHY

现代职场人最常见的困扰之一:有用的技能那么多,我到底要如何选?有一大部分的人会觉得学的越多越好。既然我无法做出选择,那就把有用的都学一遍。他们把"学的多总不会错"当作至理名言。通常,这类人会陷入“普通人都需要的十个市场营销重要技能"这类文章而无法自拔。然后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就热火朝天的学起来。没过多久,看到另一篇"秋叶大叔都在做自媒体,你还不赶紧学?",又会放下现有的学习内容而去学自媒体。最后不仅消耗了自己的精力,还因为没有使用的场景而学而不精。

而另外一部分人对待知识会反求诸己,看到某些贩卖焦虑的文章会先考虑是不是自己真的需要的,是不是有类似问题是需要通过学习新知识才能解决的,然后才会花精力深入研究,变成深度学习者。

那如何才能做到像后者那样做到把学习的精力花在刀刃上呢?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知识黑白盒测试"来帮助大家做精力管理。

HOW

判断分类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技能或知识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它进行判断这是属于白盒还是属于黑盒。知识白盒代表的是如果你不掌握这类知识的具体细节将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而知识黑盒代表的是和你现有的知识体系并没有太多的关联,而且就算你不知道基础原理制作流程也不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选取重点

如果一个新的技能或知识最终被判断为是属于白盒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1)知识原理2)制作流程3)使用场景 4)适用边界来进行综合的学习。当我们判断新的技能是属于黑盒的,那我们只需要知道如何运用操作即可。

WHEN

把知识放在黑盒里,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忽略这类的技能。而是代表的是我们把有限的精力主要放在白盒的领域里。当我们对现有白盒的知识体系已经熟练掌握之后,我们可以将黑盒的内容逐步放进白盒中,来不断的扩大我们的白盒面积从而成为知识面广且深的职场人。

A1便签

故事

前两周达到国际商业分析师CCBA这个目标后,第二天在几个线上学习平台找新的技能,不仅看到最新的商业分析师的相关技能里有数据分析,还看到之前就报名但是一直没学的内容里有相关的两门课,于是当天晚上就把之前搁置的"Google Data Analytics"和"Mathematics For Machine Learning"提上日程。本来斗志满满,但是这几天孩子在长牙期导致睡眠不好,这几天又搁置了,现在就处于纠结和焦虑的状态。又想要学习,但是又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

反思

我之所以会陷入精力空虚的感觉,是因为我把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揽入我的白盒领域。我想去弄懂它,这样才算达到了我的目标。另外,我现在的学习平台是以年费的形式,不限制学习的课程数量。所以我觉得不学多一点就浪费。

A2便签

目标:整合我的商业分析知识体系,然后写出招聘需要的COVER LETTER 大纲

行动:

这周周末结束之前把我在工作中运用到的商业分析的工具进行分类,划分为四象限坐标:白盒且掌握/白盒却不掌握/黑盒且掌握/黑盒却不掌握。

白盒且掌握:我能够融会贯通,讲清楚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的分析工具。

白盒却不掌握:是我只知道如何运用但是不知道具体细节,适用边界的工具但是是商业分析的重点

黑盒且掌握:不属于商业分析的工具但是我平时在工作中用到的工具。初步分类有:商品设计工具,数据分析工具,人工智能工具

黑盒且不掌握:不属于商业分析的工具但是是在相关文章中看到的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学习》-4/7-2组-菲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