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孩子》|向下看

知道这一本书,是在希高的公众号,看到了陶老师的读后感,西乡书馆的新书推荐的栏目,大概也是今年的读书节的节目之一。

陶老师的介绍吸引了我,于是找到了电子书来看。

读这些沉甸甸的文字,我们便学会了悲悯。

这是文末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不禁想起《莫负寒夏》中木寒夏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位置,卑微也好,强大也罢,都要有向下看的胸襟,向上走的气魄”。

前段时间,朋友圈流行了一篇热文,《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看得我泪盈眼眶,底层的人们,是那样努力地生存着,在风中挣扎着。在他们身上,我似乎看见了父母的身影。年幼时,父母曾在广州和南宁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后来因为我需要上学(说到这里,我一直很感激我爸妈,在他们眼里,我和弟弟们都是他们的孩子,不曾重男轻女,让我辍学打工,人生何幸),才回了老家务农。我上高中后,他们又不得不重新出来打工赚钱。所以我每次看到建筑工人,我都忍不住会多看几眼,每当看见他们一身疲惫,心里都会感觉难受,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是这样辛苦,而我眼前的这些工人,也有他们的儿女们在牵挂着。

所以,当我阅读《寂静的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感到胸腔氤氲着复杂的情绪,有同情与悲悯,有感动与牵念。我曾经也如同这些寂静的孩子们一般,因为贫困而挣扎着向上走。

我始终不曾忘记,那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了。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家里能穷到什么地步。镇上的初中离家很远,我们都是寄宿的,周五回家,周日到学校,每周家里都会把伙食费和零花钱一起给我,一个星期总共是30元,伙食费大约只要25元,如果自己带大米,会更少一些。不过因为路远,我很少带大米,剩下5元就是我的零花钱了。每次周日,母亲都会把钱准备好给我。那一次,我爸妈把我叫到跟前,说让我先去学校,晚上等父亲把茶叶卖了,然后再把钱给我。家里种了几亩茶,采摘一次,利润也就几十块钱,每次采摘间隔一般要两到三天。虽然父母没有直言说明,但是我知道家里拿不出30元的现金了。然后,我只能把我的小金库贡献出来,总共20多块钱(小金库主要是我采摘茶叶的工钱,我们家在这上算得很清楚,和其他来采摘的人一样,会把工钱算给我和弟弟),我说我自己有,不用给我了。我爸笑着说,没想到女儿比我们还有钱。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好多次,所以我上学时,每次出去吃喝玩乐,心里都觉得愧疚。我总想着,这是我父母的血汗钱,我少花一点,他们就能少辛苦一点。到后面做家教,才开始请舍友们吃饭,这也是我们寝室第一次聚餐。此前,我基本不参加任何一起出去浪的活动。这里,要感谢我的舍友们,她们此前也不曾提议出去聚餐。不过此后,我们的生日都会一起聚餐。

回想起前面的二十多年,我所遇见的,皆为良善之人。来到希高,遇见很多同我一样的同学,顺利念完高中,并考上苏大;大一时候,Dr.Deng邀请我去她们课题组参与研究,每月给200劳务费;申请助学贷款时,导师Dr.Li和班主任Ms.Gu都乐意做我的担保人;带家教的小孩的妈妈,对我很好,不仅留我吃晚饭,还送我很多水果和衣服。我从低处成长,无论以后走到哪个位置,我都希望自己永怀向下看的初心。也希望那些寂静的孩子,都能如我一般,平安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寂静的孩子》|向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