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5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密切,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可以进入人的情感,精神,他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习惯,气质,性格,所以他会在一切场合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二、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有特殊情境的能力转化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能力,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

第三,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素养包括和涵盖了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命气象。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讲双基,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明显拓宽,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有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就是说,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少的素养,他的缺失会造成人格,人性发展的重大缺陷,并影响决定学生一生的发展素质,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倾其全力培养,他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弥补。

在我们小学的教学任务当中,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的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的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观,还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热情,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些或者几种语文能力,而是一种精神发展本身,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也许是具体的,但是如果这些具体的目标不是指向儿童的心灵启蒙,自由和解放,不是指向精神的变革,那么这些具体的目标就是没有意义的。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很熟练,很牢固,但是他们身上缺了什么东西,就是素养,视野狭窄,除了本学科的知识所知,甚少底蕴不厚,情绪不多,修养不足,缺乏爱心礼貌和责任感等,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政治,心灵自由的人。

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语文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