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 :
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本杰明·富兰克林
人都会在意自己的外表,更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宿舍楼的出入口有一面大镜子,出入时只需扭一下头,便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这面镜子,不知和多少人眉来眼去。
一日闲来无事,就在旁观察了一下,看看出门照一眼镜子的人,会有多少?
不看不知道,越看就越想笑。
有的人慢慢悠悠朝门走去,等到了镜子前便停下来,拨弄两下头发。奈何昨晚睡得实在放肆,几根发丝刚被压下又倔强的弹起,那人只能哀叹一声,神情惶惶地走出门。
这样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路过镜子旁,想照一照又不太好意思,于是就故作漫不经心的随意一瞥,只这一瞥,心里就有数了,有的人对自己今日形象甚是满意,便将腰背又挺直了几分,有的人瞥见自己后脑勺上的头发炸了起来,脸上就多了几分忧虑。
还有一些人,他们是无视那面镜子的,是极端的自信还是极端的不自信,又或是想看但实在不好意思,我猜不出来,我只知道,那面镜子,早已看尽了所有人的心思。
别人会在意你吗?
焦点效应:过分高估他人对自我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今天你的发型理得特别扯,你走到路上,认为大家都在看你,你走到教室,感觉大家都在笑你,你低着头,羞红了脸,觉得今天的头顶越发火热。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你刚长的大痘,你搭配不甚协调的着装,你刚熬出来的新鲜的黑眼圈,你为此费掉太多心神。
这些细节,别人真的会在意吗?
不会,所有人,都只会关注着自己,至于别人的那些细节,恐怕永远不会记住。
所以,活的轻松点吧。
透明度错觉
当你靠近一个你感到特别有魅力的人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感觉到不自在,或者担心你的紧张太过明显?
当你在观众面前讲话时,你是不是会感觉到自己在微微颤抖,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注意到?
但事实是,观众不会如你们预期的那样注意你们的焦虑。
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
所以,尽可能的放松就好,因为你的紧张,只有你自己知道。
社会自我——社会比较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当别人不漂亮时我们就觉得自己美丽或英俊,当别人迟钝时就觉得自己聪明。
当我们评价某个人的表现时,不可能不把他和自己做比较,因此,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失败而暗自高兴,因别人的出丑而暗爽,特别是当我们嫉妒的人遭受失败或遇到不幸之时。
这是人之常情,在进化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证,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进化过程中的生存地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事的感知。
自我效能感极其重要,需要不断地积累与培养,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不无道理,只有成功了,才会不断获得自我效能,当遇到巨大的困难的时候也更有可能顺利解决。
如果你想鼓励某人,那就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不是他们的自尊。
错误的鼓励:“你是特别的!”(目的是建立自尊感)
正确的鼓励:“我知道你能行”(目的是建立自我效能感)
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的反馈会比自尊的反馈引起更好的表现。
跟孩子说他们很棒,会使他们恐于再次尝试——可能他们下一次不会表现得这么好。
而那些能够激励它们继续努力的赞扬则会让他们在下一次付出更大的努力。
内外控型人格与习得性无助方面内容与《心理学40项研究》有较多重复,除此之外,此书提出一条新的理论:
过多选择的代价
为人们提供较小的选择范围可能比为他们提供较大的选择范围更能给他们带来满足感。
人们对无法后悔的选择的满意度比对可以反悔的选择的满意度要高。
美国国家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人们对无法反悔的婚姻(“一次性成交”)表示了更高的满意度。现在,尽管有了更多的婚姻自由,人们却对他们拥有的婚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自我服务偏差
我们大多数人都自我感觉良好
有一件东西是所有人都有的,无论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地位或宗教背景,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要强。
群体的每个成员对自己为共同工作所作贡献的评价之和是超过百分之百的。
自我表露管理——自我妨碍
我们通常把失败归因于外因以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
由于害怕失败,人们在求职面前通宵狂欢,在大考来临前疯玩游戏而非学习。
当自我形象和行为表现紧密相连时,“全力争取却失败了”要比“因耽搁而失败”更让人泄气。
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保护自己不至于因能力不足而失去信心。
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服务偏差,其实是一对相反的事实,他们因为彼此而正确。
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为世界是复杂的,任何一个真理如果脱离了和它互补的真理,就只能算是部分真理而已。